游客
题文

实验室用需配制230mL 0.04mol/L的Na2CO3溶液,填空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230 mL 0.04mol/L的Na2CO3溶液

实际应称Na2CO3质量/g
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mL
除容量瓶外还需要的其它仪器
 
 
 

(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托盘天平准确称量取所需的Na2CO3的质量,放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完全溶解
C.将已冷却的Na2CO3溶液沿玻璃棒注入一定规格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3)操作C中,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               
(4)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若没有进行A操作              
②若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              
③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I、某学生实验小组用50mL0.50mol•L—1的盐酸与50mL0.50mol•L—1的NaOH溶液在右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1)图中装置缺少的一种仪器,该仪器名称为

(2)将反应混合液的 温度记为反应的终止温度。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烧杯内残留有水,会使测得的反应热数值偏小
B.可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醋酸代替稀盐酸溶液进行实验
C.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固定小烧杯
D.酸、碱混合时,应把量筒中的溶液缓缓倒入烧杯的溶液中,以防液体外溅

II、某实验小组以H2O2分解为例,研究浓度、催化剂、溶液酸碱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常温下按照如下方案完成实验。

实验编号
反应物
催化剂

10mL2% H2O2溶液


10mL5% H2O2溶液


10mL5% H2O2溶液
1mL0.1mol·L-1FeCl3溶液

10mL5% H2O2溶液+少量HCl溶液
1mL0.1mol·L1FeCl3溶液

10mL5% H2O2溶液+少量NaOH溶液
1mL0.1mol·L-1FeCl3溶液

(1)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由于较长时间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而无法得出结论。资料显示,通常条件下H2O2稳定,不易分解。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你对原实验方案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实验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实验③、④、⑤中,测得生成氧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

分析上图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6根铁钉,6支干净的试管及其他材料,如图所示。

试管①放入一根铁钉,再注入蒸馏水,使铁钉和空气及水接触;
试管②在试管底部放入硅胶(是一种干燥剂),再放入铁钉,用棉花团堵住试管口,使铁钉和干燥空气接触;
试管③先放入一根铁钉,趁热倒入煮沸的蒸馏水(已赶出原先溶解在蒸馏水中的空气)浸没铁钉,再加上一层植物油,使铁钉不能跟空气接触;
试管④中放入铁钉注入食盐水,使铁钉和空气及食盐水接触;
试管⑤放入相连的铁钉和锌片,注入自来水,浸没铁钉和锌片;
试管⑥放入相连的铁钉和铜丝,注入自来水,浸没铁钉和铜丝。
把6支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几天后观察铁钉被腐蚀的情况。
(1)上述实验中铁钉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的是____ (填试管序号);在电化学腐蚀中,负极反应是__________。
(2)从铁钉被腐蚀的情况可知引起和促进铁钉被腐蚀的条件是___________。
(3)为防止铁的锈蚀,工业上普遍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答两种方法)。

5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NaOH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1盐酸跟50 mL 0.55 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不相等”)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用50 mL 0.50 mol·L-1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均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
(6)写出NaOH溶液和盐酸反应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某化学活动小组按下图所示流程由粗氧化铜样品(含少量氧化亚铁及不溶于酸的杂质)制取无水硫酸铜。

已知Fe3+、Cu2+、Fe2+三种离子在水溶液中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下列实验装置不可能用到的是 (填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2)溶液A中所含溶质为
(3)物质X应选用 (填序号),沉淀II的主要成分是
①氯水 ②双氧水 ③铁粉 ④高锰酸钾
(4)从溶液C中制取硫酸铜晶体的实验操作为
(5)用“间接碘量法”可以测定溶液A中Cu2+(不含能与I发生反应的杂质)的浓度。过程如下:
第一步:移取10.00mL溶液A于100mL容量瓶,加水定容至100mL。
第二步:取稀释后试液20.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过量KI固体,充分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碘单质。
第三步: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用0.05000mol·L-1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前后共测定三组。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的体积如下表:
(已知:I2+2S2O32===2I+S4O62

滴定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滴定前读数(mL)
0.10
0.36
1.10
滴定滴定后读数(mL)
20.12
20.34
22.12

①CuSO4溶液与KI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滴定中,试液Na2S2O3应放在 (填“酸式滴定管”或“碱式滴定管”),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
③溶液A中c(Cu2+)= mol·L-1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网上收集到如下信息:钾、钙、钠、镁等活泼金属都能在CO2气体中燃烧;烧碱和纯碱溶液均显碱性。他们对钠在CO2气体中燃烧后的产物中的白色物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有装满CO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粘附着白色物质。
【提出假设】假设1:白色物质是Na2O。
假设2:白色物质是Na2CO3
假设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写出)。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该小组对燃烧后的白色产物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1
取少量白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成红色
白色物质为Na2O
方案2
①取少量白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③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思考与交流】
(1)甲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通过方案1和方案2的实验,你认为上述三个假设中,________成立。你的理由是______。
(3)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认为白色物质有可能是氢氧化钠.你是否同意乙同学的观点,并简述理由: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