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谷氨酸脱羧酶催化谷氨酸分解的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1mol谷氨酸分解为1mol氨基丁酸和1molCO2)。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
A.曲线1可表示某种条件下谷氨酸的浓度变化 |
B.曲线2表明,在该条件下谷氨酸在大约 20分钟时完![]() |
C.如果曲线2、3、4代表不同酶浓度下的酶促反应,则曲线2代表的酶浓度高于曲线3和曲线4代表的酶浓度 |
D.如果曲线2、3、4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曲线,则曲线2代表的温度高于曲线3和曲线4代表的温度 |
如图是温带某群落初生演替过程中代表两种数值变化的两条曲线,生物量是指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质量。Ⅰ、Ⅱ这两条曲线所代表的依次是( )
A.草本植物的生物量和植被的物种丰富度 |
B.植被的生物量和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 |
C.土壤腐殖质的总量和植被的物种丰富度 |
D.食肉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和食肉动物的总生物量 |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a、b、c,如图所示。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最大
B.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
C.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
D.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可能不同,C组营养初始供给最少
如图表示某海岛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过程 |
B.珊瑚礁体积增加为鱼类生存提供了更复杂的空间 |
C.演替过程中鱼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态 |
D.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 |
调查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变化,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乌鸦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调查 |
B.第3年和第9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 |
C.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
D.第9~10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少 |
研究人员根据黄杉胸径的大小划分了不同龄级,对种群A(自然状态)和种群B、C(不同人为干扰强度)进行了取样调查,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调查黄杉各种群的方法是样方法
B.黄杉种群在自然状态下为稳定型;在不同人为干扰条件下均表现为增长型
C.适度的人为干扰对低龄级黄杉的生长较为有利
D.种群C中高龄级黄杉数目锐减,随时间推移种内斗争将会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