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没有叶绿体的植物细胞不能进行同化作用 |
B.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消失在分裂后期 |
C.细胞分化是细胞形态、结构、遗传物质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
D.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是由于细胞内水分减少导致的 |
以下是科学家采用不同方法培育良种牛的过程,a-h为操作过程,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试管牛”技术的操作流程是(填字母)。
(2)图中数字标号代表的结构名称是①滋养层②,③,其中(添序号)处的细胞属于胚胎干细胞,形态上体积小,核大,核仁明显,功能上。
(3)d操作的名称是,受体子宫内胚胎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不断分裂,其分裂方式为。图中用到的激素是。
(4)在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应注意,以免影响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5)受体母牛必须和供体牛属于。移植后的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活的生理基础是。
(6)A、B牛的基因型是否相同?
(16分) 右图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步骤①需用________________(物质)去除细胞壁。
(2)步骤②一般常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该步骤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步骤目的是诱导____________融合。
(3)步骤③产生新的细胞壁与细胞中___________(细胞器)有关,该步骤产生的细胞需要经过筛选才能得到目的细胞,这是因为步骤②的原生质体融合有__________种情况。
(4)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株的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技术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其中步骤④和⑤所使用的培养基中除了保证细胞生活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要加______________(物质)进行诱导。
(5)通过步骤④培养得到的细胞群叫__________________,该细胞群的细胞在形态结构方面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目的是获得新的杂种植株。使远源杂交亲本的_________能够在新的植物体上有所表现,其根本原因是使杂种植株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运用传统有性杂交方法________(能,不能)得到如图所示的杂种植株,原因是不同物种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因此,这项研究对于培养作物新品种方面的重大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14分) 2009年10月,我国自主研发的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安全证书。右图表示该抗虫水稻主要培育流程,据图回答:
(1)④过程应用的主要生物技术是。
(2)杀虫基因(crylA)是人们根据几种Bt毒蛋白的分子结构,设计并人工合成的,这属于工程技术范畴。
(3)组建理想的载体需要对天然的质粒进行改造。下图是天然土壤农杆菌Ti质粒结构示意图(示部分基因及部分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位点),据图分析:
①人工改造时,要使抗虫基因表达,还应插入____________。
②人工改造时用限制酶Ⅱ处理,其目的是:第一,去除质粒上的基因(填符号),保证T-DNA进入水稻细胞后不会引起细胞的无限分裂和生长;第二,使质粒带有单一限制酶作用位点,有利于___________的准确插入。第三,使质粒大小合适,可以提高转化效率等。
③若用限制酶Ⅰ分别切割改造过的理想质粒和带有抗虫基因的DNA分子,并构成重组Ti质粒。分别以含四环素和卡那霉素的培养基培养已成功导入抗虫基因的水稻胚细胞,观察到的细胞生长的现象是。
(4)若限制酶Ⅱ切割DNA分子后形成的粘性末端为,则该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是。
(14分) 图1表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图解,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l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____。(填代号)
(2)图1中流入D的总能量小于F获得的总能量,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3)图2中所具有的食物链是________,种群丙在a、b、c、d四个时期中增长最快的是____期,在这条食物链中的四种生物数量维持相对稳定,调节其稳定的机制是__________反馈调节。
(4)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大量白化苗,这将使得F、D的数量变化是____。
(5)图1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组成生物群落,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是以____________形式存在和传递的。
(6)碳元素要从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除了图1中所示的途径外还有_______________。
(7)目前生物圈内温室效应加剧的直接原因是图1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物质增多所致,要缓解温室效应加剧的状况,一方面要加大该物质的消耗,这需人类大量进行_________,另一方面要减少该物质的来源,这需人类减少____________的燃烧,同时发展科技,开辟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途径。
(16分) 下面表格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相应动物右边格中的“√”表示此动物胃中含有的生物),请据表分析回答:
植物 |
食植昆虫 |
食虫昆虫 |
蛙 |
食虫鸟 |
鼠 |
蛇 |
鹰 |
|
食植昆虫 |
√ |
|||||||
食虫昆虫 |
√ |
|||||||
蛙 |
√ |
√ |
||||||
食虫鸟 |
√ |
√ |
||||||
鼠 |
√ |
|||||||
蛇 |
√ |
√ |
√ |
|||||
鹰 |
√ |
√ |
√ |
(1)该生态系统共有____条食物链。
(2)如果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平均为10%,那么,若第一营养级的同化能量为2×107kJ,则鹰获得的最大能量值是____。
(3)鹰处于第五营养级的食物链有___条
(4)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蛇和鹰的关系是________。
(6)该生态系统中蛇被抓绝了,而老鼠的数量却能维持相对稳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要使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