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13分)
温暖的扑克  李丹崖
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巡回演唱会就要开始了,平日里冷清清的体育中心,今日也变得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举着各色旗帜和荧光棒的男男女女,大都是年轻人。当然,还有许多想趁机捞一笔的聪明小贩,他们借机兜售一些望远镜、文化衫、歌星的海报……
她就那样站在人群里,脚下是一摞摞本次巡回演唱会的纪念扑克。但她没有吆喝,只是安静地站在路边,头顶上面是一棵高高的白玉兰,已然含苞。
和其他穿着花哨的小贩不同,她穿了一袭白衣。看到我们上前,她略带娇羞地小声说:“买扑克不?演唱会纪念版的……”我一瞬间惊讶于扑克制造商的精明,他们把歌星的众多照片制成了一张张扑克牌。
我问了价格,她依旧小声地说:“10元两副。”那声音极低,仿佛是怕惊扰了她头顶的那树白玉兰。我正要掏钱,朋友先我一步跟她讲起了价格:“6元两副行不?”
我抬头看她,此时的她两颊绯红,面露难色地说:“真的不好意思,其实我也是替别人代卖的,价格是他们定好的。”
“那就这样吧,我要了。”我毫不犹豫地说。因为,我想……
拿着女孩为我们包好的扑克,我和朋友顺着体育中心的林阴道向入口处走去。就在我们走到拐角的时候,一个六旬左右的老伯突然蹿出来拦住了我们。他满脸堆笑地说:“孩子,你们能帮我个忙吗?”
朋友几乎被吓了一跳,旋即拉着我就要躲。我明白朋友的意思,他是怕遇上以乞讨为借口的骗子。
“孩子,别怕,我不是你们想的那样。你手里拿的扑克就是我孙女卖的。这孩子喜欢唱歌,非要来看演唱会,又不忍心花我的钱,所以才替别人来卖扑克。”老伯急切地说。
“那您要我们怎么帮您呢?”朋友问。
“很简单,我这里有100块钱,我估摸一下,她脚下的扑克也就值这么多钱,我不方便出面,你们能代我去把那些扑克买过来吗?我想让我孙女赶快买票进场。入场晚了,我怕别人挤着她。”老伯看到检票口打开了,几近哀求地说。
我和朋友相互一望,旋即接下了老伯的钱。
女孩看我们又回来了,不解地问:“扑克有问题吗?”
我慌忙解释:“没有,我们回来是想买下你所有的扑克。”
“你们要这么多扑克做什么?”女孩并没有露出我们想象中的欣喜,而是有些迟疑。
朋友看马上要露出马脚,灵机一动说:“是这样,我俩开了一家小店,你这些扑克我们打算买回去,放在我们店里卖。”
女孩兴奋得几乎跳起来。“太好了!我正愁着入场后卖不掉了呢!”
一折合,我们不禁佩服那位老伯的眼力——总共还剩33副扑克,共99元。
我们和女孩的爷爷是看着她走向售票口的,买了票的她,立即跑进了检票口,一路小跑进了场。看到孙女如愿以偿,老伯一个劲地冲我们说“谢谢”。
老实说,这场巡回演唱会多少有些千篇一律,并没有给我留下多深的印象,而那个在白玉兰树下卖扑克的女孩,还有躲在灌木丛后欣慰、窃喜的爷爷却久久地留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我知道,那是种幸福的感觉。幸福,不为别的,而是因为我们帮助了两个浸泡在爱里的人实现了他们的甜美心愿。
(选自2009年5月4日《中国教育报》,有改动)
. 本文叙述了白衣女孩的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 “就在我们走到拐角的时候,一个六旬左右的老伯突然蹿出来拦住了我们。”句中加点的“蹿”字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 文中有一画线句子:“‘那就这样吧,我要了。’我毫不犹豫地说。因为,我想……”请结合上下文,发挥想象,用第一人称描述“我”此时的心理活动。
. 鉴赏和评价是阅读的重要能力。请你结合本文的思想内容,写一段叙评结合的赏析性文字,100字左右。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问题。

给我妈尝尝

严明

①前年春天,父亲住了一段时间医院,回到家后,我问妈:“我能不能出去一段时间?”我妈说:“去吧,肯定没问题。”我打算跟合肥的张亮从定运出发,开车去甘肃拍照。走的时候我跟卧床的父亲辞行,妈帮我喊他:“严明要去甘肃了,过些天就回来!”“哦……”愣了一会儿,他又补了一句,“带点好吃的。”话刚说完我妈就笑了,说:“你牙都没有了,能吃什么?”妈说的是实情,缺牙外加病重、爸已经只能吃我妈做的小力了。其实爸的那句话没说全,隐藏了后半句,就是“给你妈尝尝”。

②妈妈的人生是极简的,她绝不会主动消费去尝鲜、吃稀奇,也无吃零食的习惯。回想起来,我也没给爸妈买过什么,买得最多的好像是茶叶。

③几个月前,我在外地讲课,临走时收到礼品,一箱石榴。纸箱外印有硕大的彩色石榴图片,还有“怀远石榴”几个大字,看看亲动。我从小就知道,石榴是怀远老家的特产,不过没有吃过的印象,大概是因为没在它成熟的季节回去过。石榴花我是见过的,钟形的花裂为六瓣。蕊在其中,艳丽异常。它有个坚实的底托,那就是孕有果实的地方。

④我不是一个喜欢花花草草的人,但石榴花是个例外。以前有首民歌,唱“石榴花一样的阿娜尔罕”,我曾好奇,石榴花一样的女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新疆也有石榴花?资料上说,石榴择土不严,在沙土上都能茁壮生长。我老家的地里就是那种土壤。

⑤我妈说过,她嫁过去那会儿什么都缺,什么好东西都没吃过,坐月子才能吃一点红糖水泡馓子。我把奶瓶里的奶喝完了,还笑闹,她就把我平放在床上,将奶瓶垂直对着我的嘴,依靠地心引力的帮助让我获得最后几滴奶……

⑥不多想,能在第三地见到怀远石榴也是意外,我不想再坚持严控行李重量的习惯了,我要把它们带回家,给我妈尝尝。

⑦回到家后,妈妈很欣喜,拿出几个石榴送给邻居,笑呵呵地回来,再拿出一个,坐在门前开始品尝。我也吃了,果真很甜,水分特别足,籽儿很小,一大把入得口中,稍一嘴,果粒即破。然后,就可以像喝饮料一般饮下那些汁水。在整个吃石榴的过程中,妈妈都很沉默,她每递给我一块我也不推让。想必是因为产地的关系,母子的这场分食异常平静,平静得有些肃穆。我心里清楚,这奇异的果实是那片土地所出,如今爸爸正长眠在那片土地上。

⑧妈妈上一次吃怀远石榴,很有可能是在她刚嫁过去的时候,或是在生我的时候。

⑨那时,她才二十多岁。那时候,她是石榴花一样的女子。

(选自《读者》2021年第6期)

(1)分析文章以“给我妈尝尝为题的好处。

(2)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在结构上有哪些作用?

(3)文章第⑦段使用“肃穆”词,有哪些原因?

(4)请你阅读全文,概括“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节选部分,完成问题。

人生五十始!(节选)

埃德加•斯诺

①我叫他老徐,因为苏区人人都是这样叫他——教书先生老徐——因为,虽然在东方其他地方,六十一岁不过是政府最高级官员的平均年龄,可是在红色中国,同别人相比,他似乎是个白发老翁。然而他并不是老朽昏聩的标本。像他的六十岁的同辈谢觉哉一样,他步履矫健,双目炯炯,他的一双健腿在长征途上曾经帮他渡过大河,爬过高山。

②徐特立原来是一个极受敬重的教授,但是到了五十岁那一年,他突然放弃家庭、四个儿女、长沙一所师范校长的职位,投身到共产党中来。

③一天,我们正在谈话的时候,他开始幽默地一一列举他的一些困难。“同我们所估计的几乎一样,”他说,“在西北,在我们到达以前,除了少数地主、官吏、商人以外几乎没有人识字。文盲几乎达百分之九十五左右。在文化上,这是地球上最黑暗的一个角落。你知道吗,陕北和甘肃的人竟相信水对他们是有害的!这里的人平均一生只洗两次澡——一次在出生的时候,一次在结婚的时候。他们不愿洗脚,洗手,洗脸,不愿剪指甲,剃头发。这里留辫子的人比中国任何其他地方都多。

④“但是所有这一切,还有许多其他偏见,都是由于无知愚昧所造成的,我的任务就是改变他们的这种思想状态。这样的人民,同江西相比,的确非常落后。江西的文盲占百分之九十,但是文化水平高得多,我们在那里工作的物质条件也较好,合格教师也多得多。在我们的模范县兴国,我们有三百多所小学,约八百名教师—这与我们这里全部红区的小学和教师数目相等。我们从兴国撤出时,文盲已减低到全部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以下!

⑤“这里的工作的进展要慢得多。我们一切都得从头开始。我们的物质资源非常有限。甚至我们的印刷机也被破坏了,我们现在什么东西都只能用油印和石刻来印刷。由于封锁,我们不能进口足够的纸张。我们已开始自己造纸,但质量太差。但是别去管这些困难吧。我们已经能够取得一些成就。如果有时间,我们在这里能够做到使全中国震惊的事情。我们现在从群众中间正在训练几十名教师,党也在培养。他们之中有许多人要担任群众文化学校的义务教员。我们的成绩表明,这里的农民只要给他们机会是极愿意学习的。

⑥“而且他们也不笨。他们学得很快,只要把道理对他们说清楚,他们就改变了习惯。在这里的老苏区,你看不到姑娘缠足,你会看到许多年轻妇女剪短发。男人现在慢慢在剪掉辫子了,许多人在共青团和少先队那里学读书写字。”

(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星照耀中国》,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请你谈谈第③段中为什么说“这是地球上最黑暗的一个角落”。

(2)请你列举上面选文中刻画人物的手法。

(3)读完《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你认为革命领袖人物最应该具备哪两种素养?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问题。

养一朵雪花

石兵

①少年时,我曾悄悄养了一朵雪花。如今想来,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可在当年,我竟真的做到了。

②那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多特别大,让我萌生了养一朵雪花的念头。试验了多次,我发现雪花落在手上很快就会融化,便取了一块冻得冰冷的铁片,小心翼翼地让雪花落在上面,趁它没有融化,放入院落中的地窖里。

③那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小城堡,贮存着过冬的大白菜,天气极冷,大白菜上结着冰碴,整整齐齐站成一排。

④彼时,我还是个身材瘦小的孩子,矮下身就能钻入地窖。我把盛着雪花的铁片放在最冷的角落里,尽量让自己离雪花远一点,害怕不小心呵出的热气融化了它。

⑤后来,这朵雪花竟然真的在地窖里安了家。每天清晨,天未亮时,我都会在最冷的时分悄悄打开菜窖,用一支小小的手电筒照向它。雪花的花瓣一片也没少,紧紧贴在灰黑色的铁片上。尽管颜色渐渐不再那么洁白,变得有些晶莹剔透,但是,它依然保持着一朵雪花的纯洁与美丽,让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美好。

⑥那时,家里穷,大白菜就是过冬唯一的蔬菜,母亲隔几天就会取出一棵。我没有告诉母亲地窖里养了一朵雪花,只是每次都躲在母亲身后,提醒她取那些离雪花远的大白菜。

⑦白菜一棵一棵变少,冬天一天一天过去,我养在地窖里的雪花却一直灿烂。

⑧一天黄昏,天空阴沉了许久,再一次飘起了雪花,可没一会儿,就变成了淅淅沥沥的雨,落在地上顺着沟沟坎坎四处流淌,最后,竟顺着菜窖的门缝流了进去。

⑨我为此忧心忡忡,待到雨势渐小,小心翼翼打开地窖的门,竟然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所有的大白菜都开满了晶莹的雪花,是的,晶莹的雪花。原来,那些滴入地窖的雨因为地窖中气温极低,便在落下后迅速凝结。大白菜的菜叶上,地窖的地面上,还有那块铁片的身上,都“绽开”了雪花。只是,这些雪花都没有我养的那朵漂亮。

⑩令我始料未及的是,地窖美景只存在了短短几天。气温已经不可逆转地上升,冬天过去,春天就要来了。

⑪我养的那朵雪花是在某个清晨悄悄消失的,只留下一道淡淡的水痕。那天,我走入菜窖,拿起那块不再冰冷的铁片,突然忧伤起来。

⑫多年后的一天,白发苍苍的母亲从床下拿出一块泛黄的铁片递给我,问:“这个铁片,你还记得吗?”

⑬我一直以为没有人知道我养雪花的事。见我惊奇地瞪大眼睛,母亲笑着说:“你只养了一朵雪花,我可是养了一大堆呢。为了养雪花,我去学校找老师请教,老师说,只要温度够低,让雪花与空气隔开,它就能存放更久。那年冬天,每次下雪,我都悄悄收集一些,把它们放在背阳的地方养着,看到你的雪花要化了,我就悄悄运一朵放在上面。我知道你每天早上去看它,所以就在你睡熟后悄悄替换一朵。晚上可真冷啊,出去一趟就冻得脸也红腿也疼。”

⑭原来,养雪花的人不是我,而是母亲。为了孩子一个童话般的愿望,一件在成人世界中毫无意义的事情,母亲放弃了睡眠与温暖,默默付出了这么多。我一直认为是自己养了一朵雪花,独立完成了一件困难至极的事,这种源于童年的自信让我始终笃信自己是个被幸运眷顾的人,让我在遇到困难时仍然充满信心,却不知一切的幸运其实都源于母亲,她默默为我筑造起一座童话城堡,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⑮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虽然我的童年贫穷与饥饿如影随形,但因为母亲,因为那朵养了一冬的雪花,一切都被铺陈了温暖而美好的背景。这背景的底色,就是爱吧。

(选自《意林》2021年7月刊)

(1)第①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2)第⑥段中加点的字“躲”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

(3)第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请结合本文内容分析文中“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5)本文故事情节安排巧妙,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问题。

今昔梁子湖(节选)

楚昕

①梁子湖属典型的河谷沉溺构造湖。与各类人工湖、水库明显不同,湖底地势平缓,平均水深3米左右,水生植被完好,湖泊生态优良,湖水水质常年保持二类左右水平。梁子湖湖湾众多,630多公里的湖岸线曲折悠长,素称“梁湖九十九汊”。

②宁静的湖湾为各种鱼类产卵创造了绝佳条件,曲折的岸线为分隔周边污染提供了天然屏障。梁子湖属半开放半封闭式湖泊,百里长港一头连湖,一头通江,丰水期湖水泄江,干旱季江水灌湖。常年平均外泄水量约占湖水容量的三分之一,大多数年份平均每3年可完成一次湖泊水体吐故纳新。樊口大闸建成以来,平均10年左右会有一次湖泊灌江。双向连通江河,梁子湖湖泊生态系统生生不息,充满健康活力。

③梁子湖流域面积3600多平方公里。上游幕阜山余脉环绕,集水区多山地、少工业,没有人口集中的大型城镇,常年降水半数以上集中于植被茂盛的梅雨季节,入湖水质总体良好。入湖河口和通江出口集中于东梁子湖,形成了东、西梁子湖一动一静的特有格局。梁子湖下游经长港分别串联保安湖、三山湖、鸭儿湖通江,处在上游的梁子湖通常以先下游后上游的顺序,最后开闸放水入江。

④梁子湖生物极其丰富,是中国淡水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代表性湖泊,向来有“物种基因库”的美称。

⑤武汉大学梁子湖湖泊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研究站报告显示,梁子湖自然保护区有各种鸟类166种,其中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鸟类21种;梁子湖有底栖动物49种,以水生植物上的附生螺最具优势;有各种水生植物282种,其中包括莼菜、水蕨、野菱、野莲等多种国家一级、二级保护植物,是国家级野菱保护区;有各种淡水鱼类94种,是武昌鱼(团头鲂)模式标本产地和原种资源保存地

⑥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一批专家在梁子湖首次开展大型湖泊鱼类调查研究,首次发现鲂属鱼类新种并命名为团头鲂,从此确立了梁子湖“武昌鱼母亲湖”的特殊地位。毛主席一首脍炙人口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更让梁子湖武昌鱼声名远播。

⑦梁子湖水生动植物体系完整。湖底螺、湖中鱼、湖上鸟,循环成链,和谐共生。水生植被覆盖率超过80%,水生植物种类齐全,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构成层次分明的立体水中森林。正是梁子湖特殊的湖区环境、湖泊形态和吐纳特点,成就了梁子湖充满活力的湖泊生态体系,保证了梁子湖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自我平衡的强大能力。毫不夸张地说,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完整、健康的梁子湖,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慷慨恩赐。

(节选自《鄂州日报》2021年5月19日第5版)

(1)下面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一项是   

A.梁子湖与各类人工湖、水库明显不同,属典型的河谷沉溺构造湖。

B.梁子湖属半开放半封闭式湖泊,双向连通江河,湖泊生态系统生生不息,充满健康活力。

C.梁子湖上游集水区多山地、少工业,没有人口集中的大型城镇,常年降水集中于梅雨季节,入湖水质总体良好。

D.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一批专家在梁子湖首次发现鲂属鱼类新种并命名为团头鲂。

(2)下面对第⑤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用了武汉大学梁子湖湖泊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研究站有关报告的相关内容,可信度高。

B.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强调梁子湖水生植物远远多于底栖动物。

C.运用了分类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梁子湖生物种类繁多。

D.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说明梁子湖生物极其丰富。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按空间顺序介绍了梁子湖特殊的湖区环境、湖泊形态、吐纳特点和体系完整的水生动植物。

B.梁子湖堪称中国淡水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代表性湖泊,无愧于“物种基因库”的美称。

C.梁子湖处于“武昌鱼母亲湖”的特殊地位,“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更让梁子湖武昌鱼声名远播。

D.梁子湖生物多样性丰富、完整、健康,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慷慨恩赐,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加强保护。

阅读《私人定制怀旧路线图》,回答问题。

①机缘巧合下,我再次来到这里,看着眼前熟悉的那条路……

②几年前,我和文姐第一次在北京见面,约在紫竹院。文姐笑眯眯告诉我这一天的安排:紫竹院野餐,北海喝下午茶,景山公园看日落。

③文姐说的这几个地方,我都熟,但跟她走一趟,又别有感受。比如,在紫竹院,文姐向我介绍她每天晨跑的路线;在长椅上小坐,文姐说起父亲猝然去世的旧事,“那段时间,我常一个人坐在这里发呆、思考、哭……”

④我们漫步北海,她向我描述现在的生活,“写稿、逛公园、晒太阳、跳广场舞”。

⑤落日余晖中,我们慢慢踱下景山。文姐说,今天由她定制的一日游地点便是她心中的北京;我想说,我也看到了她展现出的最好、最私密的自己,她的过去和现在,日常及志趣。

⑥不久,我回了老家,朋友韩给了我类似的款待——她提议带我逛逛“新合肥”。

⑦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合肥人,听来自阜阳的她这么说,有些失笑。然而,在韩的带领下我看到的是属于她的路,她的城。

⑥沿途,韩一一对我介绍。

⑨“看,那是刚来合肥时,我实习的大楼!”

⑩“结婚时,买的第一处房就在那家商城背后!”

⑪韩特地绕远,为的是带我去看几条她最喜欢的路。

⑫一条路,我们一直在婆娑绿树中穿梭,她欣然:“我去过很多地方,没有绿化比合肥好的。”

⑬一条路,在她的指点下,我注意到车窗外的大朵白云。一拐弯,蔷薇花一朵接一朵地开在路旁的灌木丛中,阳光下,花繁叶茂格外美丽。

⑭末了,韩说了一句今我耳熟的话:“我今天带你来的,是我心中最好的合肥。”

⑮我在北京南城的湖广会馆等一个故人时,想到文姐和韩。

⑯在此之前,故人发了一条信息问我:“为什么你家在北城,约我在南城?”

⑰我这才发现,凡是我觉得该好好招待的朋友,我都约在此地,饭馆一样,吃完饭的节目一样。不知不觉,我也定制了一条私人路线。

⑱“因为我在这附近工作、生活过五年,熟。”我终于想出答案。在稍后的沿途解说中,我眉飞色舞地向他介绍,哪家的酱牛肉好吃,哪家的羊汤冬天是一株救命稻草。听说三毛来过这条街,便每块砖都仔细踩过,意图脚印有重合的可能。

⑲“这里一草一木都有你的痕迹啊。”故人点评,“看得出你很怀念那段时光。”

⑳我沉默了。对着我的路,想起文姐和韩,隔了许久,更多理解,更多感激——

㉑那是待客的最高礼遇吧?拿你心中最美好的、最重要的、最熟悉的路,用你最私密的记忆和心情招待来宾。

(1)依据文章内容,将故事补充完整。

   →韩带“我”逛合肥→②   

(2)简要赏析第⑬段。

(3)文中第①段和第⑳段的结构关系怎样,有什么好处?

(4)通读全文,本文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5)下列句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第⑦段“有些失笑”中“失笑”一词表达出“我”对韩的嘲笑。

B.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我”的经历,增强了文章的真性和亲切感。

C.标题中“怀旧”是本文的文眼,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D.本文展现了生活中我们会把人性中最美好的、最重要的分享给他人的思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