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年十二,其父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督之。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逾年,遂通览群史。以善文词知名,擢进士第。
武后证圣初,诏九品以上陈得失。子玄上书,言:“君不虚授,臣不虚受。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今群臣无功,遭遇辄迁,至都下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之谚。”又谓:“刺史非三载以上不可徙,宜课功殿,明赏罚。”后嘉其直,不能用也。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累迁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时,擢太子率更令。介直自守,累岁不迁。会天子西还,子玄自乞留东都。三年,或言子玄身史臣而私著述,驿召至京,领史事。迁秘书少监。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皆领监修,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而萧至忠数责论次①无功,又仕偃蹇②,乃奏记求罢去。因为萧至忠上书,言著史之“五不可”,又言:“朝廷厚用其才而薄其礼。” 萧至忠得书,怅惜不许。楚客等恶其言诋切,谓诸史官曰:“是子作书,欲致吾何地?”
始,子玄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不听。自以为见用于时而志不遂,乃著《史通》,讥评今古。徐坚读之,叹曰:“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
开元初,迁左散骑常侍。会其子为太乐令,抵罪,子玄请于执政,玄宗怒,贬安州别驾。卒,年六十一。子玄善持论,辩据明锐,视诸儒皆出其下,朝有论著辄豫。殁后,帝读《
史通》,称善。追赠工部尚书,谥曰文。
(取材于《新唐书》)
注释:①论次:编写。②偃蹇:困顿艰难。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宜课功殿,明赏罚课:考核 |
B.父怒,楚督之督:督促 |
C.楚客等恶其言切切:恳切 |
D.朝有论著辄豫豫:通“与”,参与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从正面表明刘子玄耿介直言的一组是 ( ) (
3分)
①作《思慎赋》以刺时 ②又言:“朝廷厚用其才而薄其礼。”
③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 ④ 言著史之“五不可”
⑤子玄请于执政 ⑥ 帝读《史通》,称善
A.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③④⑥ D ②④⑤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刘知几少年时对《左传》颇感兴趣,听讲后还能辨析疑难。父亲了解了他的想法 之后就答应教授他《左传》。 |
B.刘知几因为萧至忠多次指责他编史无成效,加上仕途不顺等原因曾自请离职,萧 至忠最终并未答应刘知几的请求。 |
C.刘知几在编写《武后实录》时,因为意愿不能实现,于是就写了《史通》来讥评 今古,引来徐坚等人的不满。 |
D.刘知几自视极高,在史学方面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后因替犯罪的儿子求情而遭贬。 |
去世后,皇帝还是肯定了他的史学贡献。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不虚授,臣不虚受。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
(2)三年,或言子玄身史臣而私著述,驿召至京,领史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知白,字用晦,沧州清池人。幼笃学,中进士第,累迁河阳节度判官。戚平奏疏,言当今要务,真宗异之,召试舍人院,权右正言。献《凤度箴》,出知剑州。逾年,召试中书,加直史馆,面赐五品服,判三司开拆司。
江南旱,与李防分路安抚。及还,权管京东转运使事。周伯星见,司天以瑞奏,群臣伏阁称贺。知白以为人君当修德应天,而星之见伏无所系,因陈治道之要。帝谓宰臣日:“知白可谓乃心朝廷矣。”东封,进右司谏。又言:“咸平中,河湟未平,臣尝请罢郡国所上祥瑞。今天下无事,灵贶并至,望以《泰山诸瑞图》置玉清昭应宫,其副藏秘阁。”
陕西饥,命按巡之。寻知邓州。会关右流佣至境,知白既发仓廪,又募民出粟以济。擢龙图阁待制、知审官院,再迁尚书工部郎中,使契丹。知白以朝廷制官,重内轻外,为引唐李峤议迁台阁典藩酃,乃自请补外,不许,遂命纠察在京刑狱,固请,知青州。还京师,求领国子监。帝曰:“知白岂倦于处剧邪?”宰臣言:“知白更践中外,未尝为身谋。”乃迁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拜给事中、参知政事。
时王钦若为相,知白论议多相失,因称疾辞位,罢为刑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知大名府。及钦若分司南京,宰相丁谓索恶钦若,徙知白南京留守,意其报怨。既至,待钦若加厚。谓怒.复徙知白亳州,迁兵部。仁宗即位,进尚书右丞,为枢密副使,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会灵观使、集贤殿大学士。时进士唱第,赐《中庸篇》,中书上其本,乃命知白进读,至修身治家之道,必反复陈之。
知白在相位,慎名器,无毫发私。常以盛满为戒,虽显贵,其清约如寒士。然体素赢,忧畏日侵,在中书忽感风眩,舆归第。帝亲问疾,不能语,薨。为罢上巳宴,赠太傅、中书令。礼官谢绛议谥文节,御史王嘉言言:“知白守道徇公,当官不挠,可谓正矣,谥文正。”王曾日:“文节,美谥矣。”遂不改。
(节选自《宋史>)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还,权管京东转运使事。权:权力 |
B.因陈治遭之要要:关键 |
C.及钦若分司南京司:主管 |
D.在中书忽感风眩,舆归第第:府第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又募民出粟以济
A. 斧斤以时入山林 ![]() |
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
C.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 |
D.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张知白“可谓正矣”的一组是( )
①言当今要务,真宗异之②知白以为人君当修德应天,而星之见伏无所系③知白更践中外,未尝为身谋④既至,待钦若加厚⑤知白在相位,慎名器,无毫发私⑥虽显贵,其清约如寒士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④⑥ | D.②③④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上周伯星出现,司天把它作为祥瑞之事向皇上上奏,大臣们也都相互庆贺,只有张知白认为国君应当实行德政才能符合上天的旨意,跟星象的出现没有任何关系。 |
B.张知白认为朝廷的官制,重视京官而轻视外官,并引用唐朝李峤的议论建议朝廷的台阁重臣都要兼管地方,得罪了很多人,最终被外放为青州知州。 |
C.张知白与王钦若的意见经常不一致,并因此被免官,宰相丁谓讨厌王钦若,就把张知白调任南京留守,让他报复王钦若,但他却对王钦若很优厚,让丁谓很生气。 |
D.张知白任宰相时,非常注意等级仪制,清廉简约如同贫寒之士,但他的身体一向虚弱,在中书任上生病后,皇上也亲自探问。去世时,皇上把上巳宴都停止了。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白既发仓廪,又募民出粟以济。
(2)遂命纠察在京刑狱,固请,知青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慈圣光献曹皇后,真定人,枢密使周武惠王彬之孙也。明道二年,郭后废,诏聘入宫。景祐元年九月,册为皇后。性慈俭,重稼穑,常于禁苑种谷、亲蚕。
庆历八年闰正月,帝将以望夕再张灯,后谏止。后三日,卫卒数人作乱,夜越屋叩寝殿。后方侍帝,闻变遽起。帝欲出,后闭閤拥持,趣呼都知王守中使引兵入。贼伤宫嫔殿下,声彻帝所,宦者以乳妪殴小女子绐奏,后叱之曰:“贼在近杀人,敢妄言耶!”后度贼必纵火,阴遣人挈水踵其后,果举炬焚帘,水随灭之。是夕,所遣宦侍,后皆亲剪其发,谕之曰:“明日行赏,用是为验。”故争尽死力,贼即擒灭。阁内妾与卒乱当诛,祈哀幸姬,姬言之帝,贷其死。后具衣冠见,请论如法,曰:“不如是,无以肃清禁掖。”帝命坐,后不可,立请,移数刻,卒诛之。
初,王安石当国,变乱旧章,后乘间语神宗,谓祖宗法度不宜轻改。熙宁宗祀前数日,帝至后所,后曰:“吾昔闻民间疾苦,必以告祖宗,因赦行之,今亦当尔。”帝曰:“今无他事。”后曰:“吾闻民间甚苦青苗、助役,宜罢之。安石诚有才学,然怨之者甚众,帝欲爱惜保全之,不若暂出之于外。”帝悚听,垂欲止,复为安石所持,遂不果。
苏轼以诗得罪,下御史狱,人以为必死。后闻之,谓帝曰:“尝闻仁宗以制科得轼兄弟,喜曰: ‘吾为子孙得两宰相。’今闻轼以作诗系狱,得非仇人中伤之乎?捃(jùn,拾取)至于诗,其过微矣。吾疾势已笃,不可以冤滥致伤中和,宜熟察之。”帝涕泣,轼由此得免。
晚得水疾,侍医莫能治。元丰二年冬,疾甚,帝视疾寝门,衣不解带。旬日崩,年六十四。及崩,帝哀慕毁瘠,殆不胜丧。有司上谥,葬于永昭陵。
(节选自《宋史•慈圣光献曹皇后列传》,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遣人挈水踵其后阴:暗地里 |
B.姬言之帝,贷其死贷:推卸 |
C.帝哀慕毁瘠,殆不胜丧殆:几乎 |
D.帝悚听,垂欲止 垂:接近,将近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常于禁苑种谷、亲蚕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
B.复为安石所持,遂不果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C.不若暂出之于外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D.必以告祖宗,因赦行之相如因持璧却立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曹皇后性格仁慈的一组是()
① 常于禁苑种谷、亲蚕② 后皆亲剪其发,谕之曰:“明日行赏,用是为验。”
③ 吾闻民间甚苦青苗、助役,宜罢之④ 捃(jùn,拾取)至于诗,其过微矣
⑤ 谓祖宗法度不宜轻改⑥不可以冤滥致伤中和
A.①②⑤ | B.②③⑥ | C.③④⑥ | D.①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曹彬的孙女因为仁慈、节俭,重视并经常亲自参与劳动而在郭后被废后应诏入宫,后被册封为皇后。 |
B.在面对作乱的贼子时,曹皇后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胆识和智慧,但在处理参与作乱的宫女时,也表现了她的阴险与毒辣。 |
C.王安石变法因触犯的皇后的利益而被阻挠,但因为王安石的坚持而使皇后的计谋未能得逞。 |
D.曹皇后在病中仍然关心苏轼一案,充分体现了她的仁慈。苏轼最终绝处逢生与自己的才识也有关系。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帝将以望夕再张灯,后谏止。 (3分)
② 安石诚有才学,然怨之者甚众,帝欲爱惜保全之,不若暂出之于外。 (4分)
③ 今闻轼以作诗系狱,得非仇人中伤之乎? (3分)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冼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夙婴疾病婴:缠绕 |
B.寻蒙国恩寻:不久 |
C.不矜名节矜:夸耀 |
D.听臣微志听:倾听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
B.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报刘之日短也 |
C.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
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
《古文观止》认为本文“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下面文句全都体现“悲恻动人”的一项是
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②门衰祚薄,晚有儿息③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④臣之进退,实为狼狈⑤本图宦达,不矜名节⑥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A.①3⑤ | B.246 | C.1②④ | D.35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这是陈情不仕的事 实根据,作者写得凄切尽情,以使武帝对自己由恼怒斥责化为同情怜悯。 |
B.第2段写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而自己却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给下文留下悬 念。此中既有对朝廷的报恩之情,又有对祖母的亲情。身处两难,却两情毕现。 |
C.针对孝顺祖母和回报国恩之间的两难选择,作者终于找到了理论上的依据,那就是儒家的“以孝 治天下”。说刘病一节,写得委婉动人,语语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
D.本文层层推进,措辞委婉,自始至终围绕一个“孝”字大做文章。作者在终养祖母有碍报效国家的 |
情况下,坚决放弃飞黄腾达的机会,选择了徇私情尽孝心,感人至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鱼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有毁孟尝君于闵王,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以君贱之也贱:卑微 | B.比门下之客比:和……一样,等同于 |
C.过其友过:拜访 | D.臣窃矫君命矫:假托 |
以下各句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孟尝君笑而受之
A.比门下之客 | 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D.左右皆笑之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冯谖具有非凡的才智的一组是( )
①长铗归来乎!食无鱼。②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③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④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⑤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⑥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A.①⑥⑤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谖生活贫困,他托人转告孟尝君,愿到他门下做食客。孟尝君虽然知道冯谖没什么才能,但还是收留了他。 |
B.冯谖以无法养家为由要回去,孟尝君亲自向他了解家里情况,知道他家中有老母,就派人给他母亲送去衣食。 |
C.冯谖到薛地收债,很快就办完事,又马不停蹄,一大早赶回齐都,这让孟尝君感到十分奇怪。 |
D.冯谖曾主动问孟尝君,到薛地要买些什么东西回来。后来,除了义, 他什么东西都没买,虽然做了一番解释,但孟尝君心里还是不快。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2分)
(1)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5)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