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 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 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 |
| 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 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 |
在1787年宪法制定过程中,华盛顿说:“我的看法——各州必须选出众望所归的代表参加大陆会议,并赋予该机构绝对权力”,否则“我们就会变成一个多头怪物,一个异质体”。这表明他坚持怎样的原则?
| A.分权制衡 | B.人民主权 |
| C.邦联主义 | D.联邦至上 |
在启蒙运动时期,自然神论者喜欢将上帝比喻成一个钟表匠,无需不断干涉被造物的世界,因为这个世界可以按照上帝创造的理性和自然法则自行运转。这表明
| A.启蒙运动受自然科学的影响 |
| B.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已被揭示 |
| C.上帝创造了理性和自然法则 |
| D.启蒙思想彻底摆脱了宗教影响 |
古代希腊公共空间发达,至今尚存的神庙、露天剧场、体育场等即是证明,但私人空间却备受限制,如公民不参加“共餐制”,即丧失公民权。据此可知,古代希腊
| A.人人享有平等的参政权 |
| B.个人生活完全从属于城邦 |
| C.公民权缺乏法律的保障 |
| D.重视公民参政意识的培养 |
土地革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承认由农民组织的农会代替劣绅所包办的农会,并设置了一些研究和推广农业技术的机构,还设立农村复兴委员会以复兴农村。据此表明
| A.国民政府承认了中共土地革命的合法性 |
| B.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迈出了第一步 |
| C.南京国民政府的阶级本质开始发生转变 |
| D.国民政府着手解决了一部分民生问题 |
1905 年《东方杂志》的一篇社论中提到“今日立宪之声,洋洋遍全国矣。上自勋戚大臣,下逮校舍学子,靡不曰立宪立宪,一唱百和,异口同声”,这说明
| A.政治变革成为晚清社会各阶层的共识 |
| B.维新思潮开始演变为政治运动 |
| C.民主革命运动已形成广泛的社会风潮 |
| D.戊戌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