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的20多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国际贸易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材料二 1973年底,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荡的“欧洲美元”高达1000亿。为了稳定美元,尼克松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宣布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同时对进口商品加征10%的附加税,试图迫使其他国家的货币升值,美元实行贬值,减少美国国际收支的逆差。于是,欧共体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汇率,内部实行固定汇率制,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
材料三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2008年10月14日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时表示,为重塑世界金融体系,各国的政策制定者应该努力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约束市场数十年的纪律回归。特里谢称,全球可能需要回归至最初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需要“重返纪律”。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其主要特征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该体系的出现反映了什么经济趋势?可见战后世界经济朝怎样的方向发展?
(2)材料二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出现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四中特里谢主张“全球可能需要回归至最初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你认为这一主张能实现吗?为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雅尔塔体系 多极化趋势加强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建设被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苏联史》
材料二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三 1921 年列宁又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既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材料四必须后退,再后退,从资本主义转到右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选集》
请回答
(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
(2)结合材料一、二 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材料四中的“再后退”推到什么地步?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5)结合材料回答,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变之总原因,盖出于光绪帝之怯懦,无权无勇,积威所施,不克自拔,慈禧以玩偶视之,一有异动,则随其喜怒而置焉!帝后两党政权之争,百莱已久,戊戌维新,特西后有意纵容之,以作废立之口实耳。
― 萧一山 《 清代通史 》 ( 1923 年商务印书馆)
材料二: 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中国欲为强国。梁启超述其师语日:“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大变。”其视事也,若此之易,实无政治上之经验。 · … ,’而康梁诸人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多招忌妒,终则一无所成,其人固无经验之书生也。
一陈恭禄《 中国近代史 》 ( 1 935 年商务印书馆)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 陈夔龙公梦蕉亭杂记 》
(注:陈夔龙,是清末官僚。 《 梦蕉亭杂记 》 中记述了作者亲见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辛五条约、武昌起义等。)
材料四:伯兄(指康有为)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衡塞巷, … … ,安能有成。弟私窃深忧之。
― 康广仁 《 致易一(何树龄)书 》
( 1 )材料一与材料二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 2 )上面的材料哪些可以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直接证据?简要说明你
的判断。
( 3 )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两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呈什么趋势?
(2)《马关条约》关于通商口岸有什么新的规定?
(3)指出三次战争以后通商口岸的分布的特点,并说明中国民族危机是怎样加深的

阅读下列材料: ( 14 分)
材料一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
成之后,访蓦潭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
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引自《李文忠公全书》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筹办夷物始末》
材料三“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母乳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内涵》
请回答:
(1)以上材料是清政府中哪一派的主张?出现在什么时侯?
(2)材料一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简述你的理由。
( 4)材料二与材料三观点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材料分析论证题(共20分)
材料一: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
——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民主是)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切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物极必反,这是真理,天气是这样,植物是这样,动物是这样,政治社会尤其是这样……极端的自由,其结果不可能变为别的东西,只能变为极端的奴役。
——柏拉图
材料三: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000到6000名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妇女、奴隶和外帮人除外)。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决定任何内部问题。至于审判方面,则由一个……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成立与否,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
——辜鸿铭《什么是民主》
材料四: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1000多年后,一位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
——《苏格拉底案》
根据以上材料,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附:SOLO分类评价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它将学生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拓展抽象结构”。“前结构”指的是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问题逻辑混乱,或同义反复;“单点结构”指的是回答问题时,只能联系单一事件,找到一个线索就立即跳到结论上去;“多点结构”定义为回答问题时,能联系多个孤立事件,但未形成相关问题的知识网络;“关联结构”是指回答问题时,能够联想多个事件,并能将多个事件联系起来;“拓展抽象结构”是指回答问题时,能够进行抽象概括,结论具有开方性,使得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