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分析论证题(共20分)
材料一: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
——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民主是)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切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物极必反,这是真理,天气是这样,植物是这样,动物是这样,政治社会尤其是这样……极端的自由,其结果不可能变为别的东西,只能变为极端的奴役。                                                       
——柏拉图
材料三: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000到6000名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妇女、奴隶和外帮人除外)。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决定任何内部问题。至于审判方面,则由一个……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成立与否,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
——辜鸿铭《什么是民主》
材料四: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1000多年后,一位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
——《苏格拉底案》
根据以上材料,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附:SOLO分类评价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它将学生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拓展抽象结构”。“前结构”指的是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问题逻辑混乱,或同义反复;“单点结构”指的是回答问题时,只能联系单一事件,找到一个线索就立即跳到结论上去;“多点结构”定义为回答问题时,能联系多个孤立事件,但未形成相关问题的知识网络;“关联结构”是指回答问题时,能够联想多个事件,并能将多个事件联系起来;“拓展抽象结构”是指回答问题时,能够进行抽象概括,结论具有开方性,使得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题图《美国南北部的对抗》中的顺应历史的推动者和抗拒历史的阻碍者分别代表谁?两者对抗的焦点是什么?最终结果如何?对美国经济跃居世界首位起了什么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兵自重,多次赋入自赡……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时方镇缺帅,稍命文臣权知。……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太平治迹统类》
材料二: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上下相制,尽收天下之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文献通考》
材料三:本朝鉴五代藩镇之敝,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子语类》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北宋初期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遗留下来的什么问题?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宋初改革措施的评价如何?你认为他们的观点是否正确?扼要说明你的看法。(6分)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本来可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重大作用,但是国民党没有把握好和谈时机,失去了两次机会,不得不退据台湾。请回答:(共8分)
(1)第一次机会指的是什么?国民党是如何失去的?(2分)
(2)第二次机会指的是什么?国民党又是如何失去的?(2分)
(3)这两次机会的丧失对国民党自身和中华民族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4分)

“能源是一个包括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大英百科全书》)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巨大进步,一定程度上都离不开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人类在享受能源恩赐的同时,也不断遭到能源的束缚和惩罚。
请回答:(共9分)
(1)农业社会人类可以利用的能源主要是什么?(1分)
(2)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能源结构发生了怎样变化?(3分)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手段或技术是什么?(2分)
(3)未来社会能源在国家战略中地位是下降还是提升?试说明理由。(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8分)
材料一:到清政府垮台前的最后十年,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出现重大变化,以唐律为代表的中华法系宣告解体,以大陆法系为主的西方法律原则和立法体例开始移植中国,并与中国的某些传统相结合,使中国大法律制度逐步纳入世界近代法制框架之中。
——《中国法律制度史》
材料二: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大量翻译西方法律书籍,并以其为蓝本修定律例。同时还邀请德国和日本的法律专家主持或参与制定新法。
——高一《历史》(上)
(1)中华法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分)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2)晚清政府为什么聘请“日本的法律专家主持或参与制定新法”?(2分)
(3)中华法系解体的原因是什么?(2分)
(4)清朝灭亡后,中国在制定大法律制度时汲取了什么思想?(1分)实践的结果如何?(1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