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的五十多年里,美国一直是超级大国。整体上美国经济长期处于大发展时期。作为超级经济大国,美国的经济霸权虽然一度相对衰落,但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使美国的经济超强地位得到巩固。
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二战后初期,美国是如何确立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的?(4分)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有何特点?(2分)它说明了什么?(2分)
(2) 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分析促成这一时代到来的国际和国内因素。(4分)
(3) 面对当今开始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你如何认识克林顿政府所创造的经济奇迹?(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分)
材料1: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材料2: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即三民主义之民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约法还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1)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表现在哪些方面?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何以见得“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2)陈独秀等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3)材料2中为维护民主、反对专制,做了哪些主要规定?就其实践效果举例说明。(3分)《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哪种政体形式?
曾经,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而今,早已是一个整体。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过程。——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指出图中的①、②、③航线哪条是哥伦布的航行路线?依据材料一的文字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材料二美国波音飞机零部件生产国示意图
(2)材料二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促使这一现象迅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 “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
“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3)结合上述两种观点,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共八大方针形成的重要背景。
材料二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2)材料二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具体表现及原因。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邓小平文选》
(3)八大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依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八大路线之间的关系。
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是1929至1933年“大萧条”以来华尔街遭遇的最严重危机。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试说明1929年~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在社会福利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一 2008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此次峰会发表宣言,强调与会国家决心加强合作,努力恢复全球增长……各国领导人重申了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原则。——《新华网》
(2)依据材料一,指出国际社会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主要举措。
材料二 2008年11月5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2008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纵观这些措施,一方面通过扩大内需来提高我国抗击金融危机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加快民生工程等措施,促进经济较快增长。——《新浪网》
(3)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有何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回答:
结合史实说明“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5分)
材料二有一种观点认为,“苏联的极权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展以及斯大林的偏执狂是冷战产生的根源,美国是为了对付苏联威胁才不得不做出必要的反应而采取遏制政策的。”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什么特点?请分析出现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