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0年新年伊始,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出现了“用工荒”。在我国总体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众多企业手握订单却招不到工人。某班同学就“用工荒”现象进行深入研究。阅读下列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前,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具有专业技术等级的专业技师严重短缺,技能等级越高,短缺程度越严重。其中,对一级技师的需求量是供给量的3.2倍。同学甲在探究“用工荒”的原因时,找到以下几则材料。
(一)一家大工厂招收开机床的工人,开出60元到80元一天的工资,但是要求能看懂机床构造图,由于劳务市场上没几个人能看懂,所以招不到工人。
(二)80后的小王在一家玩具厂做生产工人,半年后她顶不住车间的高温和长时间加班还不能及时获得报酬的困难,于是辞职回家。
(三)某工厂招聘普通技工,大学毕业生李某说:“也知道好的技工挣的比白领多,但说实话,我是不愿意再回头去做工人的。”
材料二 同学乙在网上看到某专家的观点,专家指出,除了全球经济步入复苏等因素外,企业升级速度与工人更新换代速度脱节、企业提供的职位及薪酬待遇无法留住“新生代”工人,则是导致“用工荒”的更深层次原因。
(1)“用工荒”会给沿海地区带来什么影响?  
(2)结合材料一、二,你认为该怎样解决目前的“用工荒”问题?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万众瞩目的2010上海世博盛会已完美收官。“推进政府转型,传播世博文明,建设宜居城市”成为上海市政府“后世博时代”的城市管理命题。
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是上海宜居城市建设的重点。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面向2011届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已提前启动。运用经济常识简要回答: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择业和就业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黄河、长江哺育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时至今日,洪涝灾害频繁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2010年全国有437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受灾人口达2.1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以水利改革发展为主题,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请运用经济常识简要回答:要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节俭是传统美德。经济学家凯恩斯则提出了节俭悖论,认为节俭对个人、家庭来说是美德,而对社会来说则意味着支出减少,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阻碍经济发展,造成失业增加,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运用经济常识简要回答:
(1)凯恩斯的悖论理论说明适度消费具有哪些积极作用?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请你列举一项政府可能采取的扩大内需的措施,并说明其经济学理由。

2010年,中国GDP是58786亿美元,日本GDP是57742亿美元,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由此有人认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运用经济常识的知识回答:
(1)GDP这一统计指标有哪些重要作用?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2012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即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2006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总量持续增长,中国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材料二《意见》指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的任务更加艰巨。全党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绝不能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减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必须再接再厉、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努力在高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再创新佳绩。
材料三《意见》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为此,在继续关注农业的基础上,将着力点落于农业科技创新。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知识,分析说明应怎样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