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件发生后,我国政府表示,中国发展核电的战略和决心不会改变。某校高三学生在微博上发帖,表明自己对发展核能的看法。其中两位同学的观点是:
甲同学:核能是安全、环保、高效益的能源。1台百万千瓦级核电站1年仅需补充30吨核燃料,1辆重型卡车便可运输。同等功率的火电厂1年消耗约200万吨煤,相当于每天要有两列50节车厢的火车为其运输。核电站一年产生的二氧化碳,仅是同等规模火电站排放量的1.6%,而且不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
乙同学:核能是最不安全、不环保的能源,核泄漏事故时有发生。如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至少15万居民被迫撤离。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直接污染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320多万人受到辐射。今年3月15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使约59万民众背井离乡。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积极发展核电?
材料二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件发生后,有关食用碘盐可以预防辐射、国内碘盐很快就会受到核污染的流言使多个城市的食盐被一抢而空,部分不良商家乘机抬高盐价,大敛投机之财,弄得人心惶惶。然而,这次抢盐风潮来去匆匆,仅仅一两天后即得到平息。有网友在微博发帖谈对这次事件的看法,有的认为,“谣言止于智者。”也有的认为,“这是政府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措施,如及时发布沿海地区的检测数据,请专家学者对食用食盐能否预防核辐射进行医学解读等等,使流言得到遏制,民心得以稳定。”
(2)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平息抢盐事件的认识。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2月2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必须推动西部大开发再上一个新台阶。
材料一:在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各省、市、自治区都有各自的特点,有长处也是不足点,只有根据各自特点和长处,扬长避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才能改变面貌,发展自己。
材料二:西部各级党政部门要在新形势下,在实践中形成新观念、新思路,拿出新办法,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其一是照抄照搬东部地区经验,而不联系实际;其二是一哄而上,没有轻重缓急。
运用“矛盾特殊性”的有关知识,说明上述材料中的认识和做法的正确性。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艰辛努力,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基础性的支撑。但面对未来,中国仍面临诸多挑战:粗放型增长方式造成严重的资源短缺;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国际竞争也在加剧……成就“中国梦”,对于承担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关键在于全面客观地审视和分析当今世界格局和国内条件的深刻变化,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从而将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多样性”的有关知识,谈谈党应如何审时度势带领人民成就“中国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提出了“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三位一体”建设,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四位一体”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再到今天的“五位一体”。从两手抓到“五位一体”,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对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完善。
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党的理论需要不断发展的正确性。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请探寻“水”中的哲理。
水多——洪涝灾害频繁。2012年,我国437条河流发生了超警以上洪水,因灾死亡3222人,直接经济损失3745亿元。
水少——人多水少,是必须面对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且时空分布不均。
水脏——我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一些地区“有河皆污,有水皆脏”。
定水策——严守“三条红线(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限制纳污)”,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
兴水利——珠江调水,引江济太,江水北调,一个个调水工程使江河成网,水系连通,为城乡发展提供着不竭动力。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探索世界的本质”和“把握思维的奥妙”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如何才能取得治水事业的成功。
2013年2月2日,有世界臧学府之称的甘肃拉卜楞寺举行晒佛节,展晒的巨型文殊菩萨佛像唐卡吸引了海内外成千上万的僧众前瞻仰膜拜。唐卡专门指藏族地区流传的一种用彩缎织物等装裱的卷轴画,是藏族形象艺术的经典,经过千年的传承发展,如今已形成了热贡艺术、宗喀艺术、臧娘艺术等代表性作品。尤令世界瞩目的是被誉为“火一样的安多唐卡”的热贡艺术,其造像、线条、色彩、构图、装饰等方面,在继承藏族传统绘画流派曼唐派精细柔美的艺术风格的同时,大胆借鉴了汉地绘画的特点,形成了细腻圆润的绘画风格。
运用我们的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体现了哪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