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8分)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鸟语花香、碧水蓝天、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这引起某校高三(2)班同学热议,他们纷纷在校园网上留言, 请你也参与讨论。
[畅想和谐之美]

发帖
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 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跟帖
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到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我们党关于人与自 然和谐发展的理念越来越清晰c

 (1)请你结合材料,说明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的唯物论依据。并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分析说明如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彰显人文之美]

发帖
安徽省委、省政府印发《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弘杨生态文明,构建 全民参与的生态文化体系。强化环保优先、绿色发展的意识;打造生态文化 栽体;倡导绿色生活模式;加强宣传引导。
跟帖
要在全社会弘扬符合生态文明的生产观、消费观和价值观,形成人人尊重自 然、爱护生态和参与环保的良好社会氛围和文明观念。

 (2)请你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说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对建设生态强省的意义。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型思维方法 科技的作用和影响 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纲要》)描绘了河南省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某校时政学习小组以“聚焦‘十二五’,心系河南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目标解读
在讨论《纲要》中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时,同学甲向大家出示了下表:
表二河南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部分)

指标
2010年预计
2015年目标
年均增长(%)
财政民生支出(亿元)
1096
2403
1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5788
力争31576
>10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5285
力争10570
>10

同学乙说:“除了重视经济发展和关注民生,安徽的发展还要推进基层民主自治进程。许多与百姓利益攸关的事情要靠他们自我管理,这样才能共创幸福美好家园。”
结合材料,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谈谈本次探究活动对我们的启示。

2010年以来,我国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细则陆续出台,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仍遭遇不少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部分实施细则不具体、操作性不强或门槛设置过高,实践中很难落实等。针对以上问题,2013年9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必须切实转变观念,全面落实好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加快破除制机制障碍,营造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共同承担社会责任的环境,让社会资本释放巨大潜力,为中国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增添持续动力。
上述材料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什么道理?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乙同学:上海世博会是低碳世博。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理念贯穿于上海世博会方方面面。如世博会的照明全面采用半导体照明(LED),既不减少亮度又节省能源百分之九十;安徽管的建筑和装饰大量采用了节能环保产品;安徽将利用世博会推广发展低碳经济的招商项目,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请你结合乙同学的发言,运用经济生活常识说说发展低碳经济对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影响。(12)

30年前,小岗村18名农民签下分田到户的生死状,率先实行农业生产大包干,最终18户农民的想法转变成整个国家的希望。进而确认为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如今,农村改革又面临着如何适应较高生产力发展,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等问题。但我们相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广大农民会继续从本地区实际出发进行伟大实践,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哪些方面?

鉴赏古诗名言,感悟深刻哲理,传承中华文化。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舌静。”
请问:以上白居易的古诗和王夫之的名言分别反映了什么哲学思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