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用小刀将数十只萤火虫的发光器割下,干燥后研成粉末状,取两等份分别装入两只小玻璃管中,各加入少量的水,使之混合,可见到玻璃管中发出淡黄色萤光,约过15 min萤光消失。这时,再将ATP溶液加入其中一只玻璃管中,将葡萄糖溶液加入另一只玻璃管中,发现加ATP溶液的玻璃管中发出萤光,而加葡萄糖溶液的管中不发萤光(见下图)。
请回答:
(1)向A、B两管中加水后,两管均发萤光,这能说明水对生物正常的生命活动有何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也说明了发光器研磨成的粉末中含有哪种物质?____ ______________。
(2)以上现象说明了:
①萤火虫发光是将_______________能转变成_______________能的过程;
②这一过程所需的能量由_______________直接提供;
③_______________不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3)若向刚切下的萤火虫的发光器上滴加葡萄糖溶液,你认为会发萤光吗?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于裸岩上的典型群落演替过程中,次序为: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1)地衣能在裸岩上定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农田弃耕后发生的次生演替过程中为什么没有地衣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哪个阶段生物种类最丰富_______________。
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下统计数据: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五年 |
第八年 |
|
甲种群 |
4490 |
4120 |
67 |
10 |
乙种群 |
10 |
120 |
3210 |
4500 |
请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着______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有____________。
(2)甲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给该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种群植物可能灭绝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__。
(4)下图为某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在t1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 型,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将______。
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硫等物质循环的简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生物群落中流动形式为______,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转换则以______的形式。
(2)如果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增重2kg,至少需要生产者提供____kg。
(3)如果图示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图中标号____所代表的内容越复杂,则这个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大。在牧业生产中,为保护优良牧草,连年使用同一种化学杀虫剂,常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其主要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数值的单位为kcal/(m2·a)。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所固定的,
(2)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是kcal/(m2·a),能量在该生态系统中是沿着流动的。
(3)该生态系统输出的能量是通过动物、植物、微生物的___________作用实现的。
正常人血糖浓度的范围是80-120mg/dL,糖尿病人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图中的两条曲线分别表示A、B两人在口服葡萄糖后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人中可能患糖尿病的是。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细胞受损,导致分泌不足,血糖浓度超过正常值,从而出现糖尿。
(2)人在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
促进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
(3)研究表明,下丘脑可以控制胰岛细胞的分泌活动,说明血糖平衡是由和共同调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