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2分)自然界的大麻为雌雄异株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右下图为其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Ⅰ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的Ⅱ—1,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不等位。在研究中发现,大麻种群中的雌雄个体均有抗病和不抗病个体存在,已知该抗病性状受显性基因B控制。




 

 

 
(1)由题目信息可知,控制大麻是否具有抗性的基因不可能位于图中的              片段。
(2)大麻雄株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不可能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图中的            片段。
(3)现有抗病的雌、雄大麻若干株,只做一代杂交试验,
推测杂交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以此为依据,对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第(1)问外的哪个片段做出相应的推断。(要求:只写出子一代的性状表现和相应推断的结论)。
(4)若通过实验已确定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2片段,想通过杂交实验培育一批在生殖生长之前就能识别雌雄的植株,则选择的亲本杂交后产生的子代中雄株表现型为        ,其基因型为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我国南方开始尝试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它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用作物养猪、养鸭,用秸秆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猪鸭粪、沼渣肥田。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________________,鸭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________________营养级。
(2)调查该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调查该生态系统中稗草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一般来说,农田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稳定性较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在生态系统中,基本组成元素能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不断循环,为什么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图a是某段时间内沼气池中产甲烷杆菌的种群增长率曲线,请在下图b中画出这段时间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阅读资料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乙酰胆碱酯酶能催化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水解,使神经递质在完成神经兴奋的传递任务之后,尽快消失。有机磷杀虫剂能专门抑制动物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不能很快消失,肌肉细胞就会处于持续兴奋之中,表现为震颤不已,直到死亡。

(1)图乙①中的物质释放到③中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乙看出,突触后膜的面积相对较大,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将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验证有机磷杀虫剂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材料用具:两个相同的图甲装置、适宜的放电装置、有机磷杀虫剂、生理盐水、培养皿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两个装置编号1、2,并分别将装置中青蛙的“神经—腓肠肌”标本放入盛有等量生理盐水的两个培养皿中。
第二步:同时用电极分别刺激两个“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神经,指针都向左偏转,然后恢复。
第三步:
第四步:
实验结果:

下图为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有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该河的AB段,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若酿造厂或味精厂将大量含有有机物的废水排入该河流,对河流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请运用生态平衡原理分析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

为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组成

水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泥沙
生态瓶编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观测结果,得出结论: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很多池塘常出现突然变绿并导致鱼类死亡,水质变坏发臭的现象。发生该现象的地区常有化肥或去污剂被排放到溪流中,然后进入该地区的湖泊。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水体逐渐变绿、发臭,从生物因素分析,池水变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发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设计实验探究化肥和去污剂是否是池水变绿的原因。供选实验材料:裸藻培养液(内含裸藻)、滴管、试管、试管架、玻璃标记笔、化肥水、自来水、去污水、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等。
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3支试管,分别标号A、B、C。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实验结果可能多种多样,请写出其中三种可能的结果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研究去污剂中所含磷酸盐的不同浓度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应对上述步骤进行怎样的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