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可以使K值提高 |
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
C.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
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 |
下简图依次表示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的为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③①②④ | D.①④②③ |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
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试管号 |
I |
Ⅱ |
Ⅲ |
Ⅳ |
||||
培养液体积(mL) |
10 |
5 |
10 |
5 |
||||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
10 |
5 |
5 |
10
|
在下图中,表示种群数量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
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
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