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
用等体积的三个玻璃瓶甲、乙、丙,同时从某池塘水深0.5m处的同一位置取满水样,立即测定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并将乙、丙瓶密封后沉回原处。一昼夜后取出玻璃瓶,分别测定两瓶中的氧气含量,结果如下(不考虑化能合成作用)。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透光玻璃瓶甲 |
透光玻璃瓶乙 |
不透光玻璃瓶丙 |
4.9mg |
5.6mg |
3.8mg |
A.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产生[H]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B.在一昼夜内, 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1.1mg
C.在一昼夜后,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低
D.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约为0.7mg
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
C.Rous 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
D.人体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
对下列相关数学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2中的温度在b时酶分子结构没有改变,只是活性较低 |
B.图1中在b、d段时用x射线照射可诱发基因突变,在a、c段时用秋水仙素处理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
C.图3中bc段和de段的变化都会引起C3含量下降 |
D.图4中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是相同的 |
在试管中依次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 mL,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2 mL,放入60℃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min,然后加入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l mL,摇匀,再加入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4滴,摇匀,试管中液体的颜色是
A.砖红色 | B.无色 |
C.蓝色 | D.紫色 |
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c),该蛋白无致病性。 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Bc (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Bc可以诱导更多PrPc的转变为PrPB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
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
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
D.PrPc转变为PrPB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