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下列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涉及到的细胞器只有①②⑤ |
B.①③⑤上进行的反应一般都需要②提供能量 |
C.观察活细胞中的②常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 |
D.①与③之间的转化能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 |
观察一片树林发现,阳光穿过枝叶的空隙,会在地上投下圆形的光斑,光斑随着太阳的偏移枝叶的摆动而移动。右图显示在白天适宜温度下人工照射某植物叶片形成光斑,并从实验中测得CO2吸收速率和O2释放速率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斑开始之前的一段时间,植物叶片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
B.图中c点时,光反应速率大于碳反应速率 |
C.CD段O2释放速率迅速恢复至原水平的原因是随着光斑的移开,光照强度降低到原来水平 |
D.从光斑开始照射到A点制约O2释放速率的因素主要是碳反应的速率 |
右图为不同因素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图,A→B代表酶促反应速率坐标(0~100%),A→C代表温度坐标(0~70℃),C→B代表溶液酸碱度坐标(pH=0.1~14),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各线段含义提示:例如EH线段表示温度为E时,该酶的酶促反应速率为H)
A.GH线段所代表的酶其最适温度在DE范围内 |
B.FI线段可用来体现胃蛋白酶的作用特点 |
C.据图可说明影响某酶的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还可能有酶的数量和底物浓度 |
D.GH、GI线段所代表的某酶的酶促反应速率差异的关键影响因素是温度 |
将一个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切成大小和厚薄相同的若干片,放入盛有一定体积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针筒中(如图所示),若土豆片为4片时,在温度为35℃的条件下,每隔5分钟收集一次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出如图曲线1。利用同样的实验装置,改变某条件后,收集数据可绘制出曲线2。则改变的这种条件是
A.降低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 B.增加土豆片的数量 |
C.将温度提高到80℃ | D.将针筒换成更大容积的 |
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降低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
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 |
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 |
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
根据右图,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 |
B.在c处给一足够强的刺激,钾离子从上往下流 |
C.假设这是突触前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 |
D.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水面上,c与水面接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