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某科研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如图A所示)。
(1)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B所示曲线,那么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到最右点是在一天中的______点。
(2)在实验过程中某段光照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
每隔20分钟记录一次刻度数据 |
|||||
…… |
24 |
29 |
32 |
34 |
…… |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B曲线的____________段获得的。
(3)e与f相比,e点时刻C3的合成速率 ,与b相比,a点形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4)如果要测定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该如何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_______。
若在单位时间内,实验组读数为M,对照组读数为N,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________。
II.下表是某运动员在一段时间内血液中所含乳酸浓度的变化情况。
时间/分 |
0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45 |
50 |
55 |
60 |
血液中乳酸浓度(mg/cm2) |
5 |
5 |
5 |
40 |
70 |
90 |
80 |
60 |
40 |
35 |
25 |
23 |
20 |
(1)若该运动员在非剧烈运动时血液中乳酸浓度是5mg/cm3,那么从表中可以看出,运动员的无氧呼吸从_______分钟时已经明显增强,第______分钟时血中乳酸浓度出现下降。
(2)与赛前相比,运动员血液中某些激素的含量在比赛中会发生变化,例如胰高血糖素的含量会________,它能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____________ ,其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下丘脑及垂体分泌相应激素具有_______作用。
一年一度的高考来临时,保健品市场常出现很多脑保健品,有些产品是通过给大脑持续补充磷脂酰胆碱,有效合成记忆传递因子——乙酰胆碱(Ach)。当人大脑里乙酰胆碱浓度增高时,信息传递快,记忆增强,思维敏捷。下图为实验人员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间的简图,A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B处给予恒定刺激,C、D处分别为灵敏应时间测量点(轴突中已除去了突触小泡)
(1)写出图中①~④的结构名称:
①;②;③;④。
(2)下表为在不同浓度的Ach刺激F C、D两处感受到信号所用的时间。请分析回答:
Ach浓度/(mmol/mL) |
C处感受刺激时间/ms |
D处感受刺激时间/ms |
0.1 |
5.00 |
5.56 |
0.2 |
5.00 |
5.48 |
0.3 |
5.00 |
5.31 |
①C处数据说明了。 ②D处数据说明了。
(3)在轴突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
图为某种反射弧示意图,结合下述实验回答问题:
(1)电激(即用电刺激)B,结果A发生运动反应;电激E,结果A反应而E无反应。这表明图中的A是,E是。突触的结构由、、构成。
(2)用有关字母和箭头写出神经冲动在整个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
下图所示为某一传出神经元与肌细胞之间的突触。
(1)突触是由图中的构成的,①中的物质称为,这
是一种化学信号物质,肌细胞对该物质的识别功能与肌细胞膜上的有关。
(2)与突触前膜相对的肌细胞膜形态具有明显的特点,其意义是,有利于递质的作用。
(3)兴奋通过突触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速度慢的原因是:的过程
需要相当的时间(约0.5~1毫秒)。
(4)①中的物质释放并使④兴奋时,兴奋处的细胞膜外表面电位为 。
(5)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①中释放的物质立即被分解,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其的分解,则会导致_____________。
研究发现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胚芽鞘、茎枝切段等离体器官均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1)某研究小组围绕生长素和赤霉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的探究得到如图一所示结果。
根据图一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表示赤霉素对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的调节关系。
①图示中X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具有____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很可
能是通过降低该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
②赤霉素与生长素表现出激素间相互作用类型中的____________作用。
③遗传上的矮生性状通常是由单个基因的突变引起的,这种突变使植物体缺少
合成赤霉素的酶,该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材料用具:略
实验步骤:
①取两只性别与年龄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
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作处理作为对照;
③把甲、乙两鼠置于可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室内温度调为0℃,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若甲鼠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成立;
②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不成立。
请分析回答:
(1)该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有些不妥之处,请把它指出来。
;
(2)有同学认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可在同一只小白鼠身上进行,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并说明理由。
;
(3)若假设成立,下丘脑是其调节体温的中枢,下面给出了四张坐标曲线图,表示小白鼠的代谢状况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其中横轴表示环境温度,纵轴表示小白鼠的耗氧量或酶的反应速率)。则符合甲鼠生理状况的是 ;符合乙鼠生理状况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