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使植物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均破坏的一组酶是
| A.淀粉酶、纤维素、溶菌酶 | B.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 |
| C.果胶酶、溶菌酶、纤维素酶 | D.磷脂酶、淀粉酶、蛋白酶 |
下列物质或细胞结构中,没有磷酸参与组成的是
| A.染色体 | B.核糖体 |
| C.核糖核酸酶 | D.核仁 |
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
| B.免疫细胞是指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的T细胞和B细胞 |
| C.免疫活性物质是指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
| D.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
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受体蛋白 |
| B.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可能为垂体细胞 |
| C.如果分泌细胞是T细胞,那么此时的靶细胞很可能是B细胞 |
| D.如果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为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可以为肌肉细胞,以升高血糖浓度 |
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④ 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以上4个实验均正常保温后搅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主要部位依次是
| A.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
| B.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 |
| C.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
| 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 |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是生物变异的随机淘汰和保留 |
| B.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
| C.甲种群的若干个体迁入乙种群并参与交配繁殖,可导致乙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 |
| D.若某大种群经历环境巨变后只有少数个体存活,当恢复到原规模时,基因频率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