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来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 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 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对这一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奉天承运,皇位永继 | B.控制言论,维护统治 |
C.严刑峻法,钳制思想 | D.废除丞相,确保皇权 |
纵观明代,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事情。但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是因为
A.宦官专权 | B.内阁的作用 |
C.六部掌握实权 | D.军机处的设置 |
“生发未燥,已拜列侯;身未离襁褓,业披冠带”的现象源于我国哪一项选官制度
A.征辟制 |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
以下关于图所示时期地方管理情况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因“强干弱枝”而致地方困弱 |
B.民族对峙致使对地方控制松弛 |
C.幅员辽阔,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
D.体制创新,适应疆域扩大需要 |
1775年一位英国作者写的《中国旅行者》中对某制度的优越性有这样的描述:
“年轻人总是毁于游手好闲、懒懒散散,而持续不断的工作可使他们避免误入歧途;……第三,能人为官……;第四,既然官职是授予的,皇帝就可以十分公正的黜退那些无能之辈。”他所描述的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 B.三公九卿制 | C.科举制 | D.内阁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