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的发明与蒸汽机的改进主要的不同是
A.有科学理论做基础 | B.发明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
C.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 D.有较长时间完善过程 |
1961年一1965年,全国共精简城市职工约1887万人,压缩城镇人口2600万人;到1965年全国城市数从1961年的208座减少至171座,减少了17.8%;城市化水平由1960年的19.8%下降到14. 6%(1964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出现了大幅回落。中国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是
A.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 B.大跃进运动的迅速展开 |
C.大力调整国民经济 |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 |
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为着发展工业,需要大批资本,……在服从中国法令,有益于中国经济的条件下,外国投资是我们欢迎的。……外国投资的容纳量是非常广大的。”1953年《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出版时,却删除了这段话。对此,最合乎逻辑的解释是
A.中国对外政策已从开放转向保守 |
B.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体现 |
C.美国实行敌视和封锁中国的政策 |
D.抗美援朝使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恶化 |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全国国民亦必须严肃沉着,准备自卫”(蒋介石1937.7.17庐山)结合时代背景,各方对此讲话的态度错误的是
A.国民党尽管还犹豫但已经准备作战 |
B.共产党加快了二次国共合作的步伐 |
C.日本对中国施以更猛烈的军事打击 |
D.英美各国加大了对中国的支持力度 |
“窃惟通商以来……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材料反映出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明显的意图是
A.抵制外商,寓强于富 | B.吸纳民间资本 |
C.发展民企,辅助军事 | D.发展资本主义 |
近代欧洲曾出现“罗马法复兴”的现象。如14世纪,在意大利兴起“评论法学派”,注重罗马法与现 实社会的关系;l7世纪,在荷兰以格劳秀斯为代表的“理性法学派”主张从人类理性出发研究罗马法;19世纪,在德国以萨维尼为代表的“历史法学派”则主张在民族法学中复兴罗马法传统。这一现象说明罗马法
A.基本内容仍有其生命力 | B.适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 |
C.某些原则仍具借鉴意义 | D.成为史学研究理论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