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东学西渐,西学亦东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之际,欧洲的耶稣会士历尽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主体文化——儒学——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 ——郑明谦著《儒学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材料二: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而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材料三: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呑活剥的、毫无批判地吸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在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下欧洲启蒙思想能够形成,而欧洲先进思想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没有“生根结果”?
(2)依据材料二,归纳胡适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为改变上述状况,胡适等人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实践,谈谈毛泽东是如何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的工业革命一爆发,法国就意识到不得不紧紧追上。所以法国在19世纪面临着双重革命……从结果看,法国做得相当不错,到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工业化也基本完成,成了欧洲第二个工业化国家。
——选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是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法国在19世纪面临着双重革命”指的是什么?
(2)“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具体指什么?这对法国历史发展有什么意义?
(3)从现代化视角来看,材料二所指美国革命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说“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
(4)材料二中“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是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社会史是人类全部历史的浓缩,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社会史范式也逐渐进入了高考命题人的视野。请回答下列有关中国近代社会史的几个问题:
(1)下列三幅图片是徐州市张先生家族先人的老照片,深刻地反映了民国初期人们生活所发生的变化。据下图指出其变化及成因。(6分)
穿着改良旗袍的五位婆婆不再缠足的姑姑刚剪掉辫子的四位爷爷
材料二
材料三: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2)观察材料二,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什么进步之处?
(3)根据材料三,归纳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二
图一 1978年安徽省小岗图二1983年重庆开始图三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
生产队签订的全国第一份经济试点的报道示意图
承包责任书
材料三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材料四中国部分年份经济发展指标简表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指出占家庭总指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作出了哪些决策使中国经济“重新焕发生机”? (4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为搞活经济而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4分)
(3)材料四反映了中国社会发生哪些重大变化?(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海关统计,1914年至1918年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1915年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了14.8%~20.5%,入超由每年2亿多海关两减至约3000万海关两,1919年更减至1600多万海关两。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个,平均每年设厂24个: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183个,平均每年近37个,其中钢铁冶炼厂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80万吨,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对此你有何认识
(12分)阅读下表:
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的情况统计表
请回答:
1、从表格中可看出近百余年,该乡居民迁移方向和谋生职业是如何变化的?
2、导致上述两变化的基本原因是什么?
3、表格第四时段出国人数猛增,主要原因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