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表明
A.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淡化 | B.各国的利益趋于一致 |
C.各国经济互相依赖程度加强 | D.民族主义思想逐渐减弱 |
郑观应《易言·公法》中说:“若我中国,自谓居地球之中,余概目为夷狄,向来划疆自守。……夫地球圆体,既无东西,何有中边。同居覆载之中,奚必强分夷夏。”这段话表明了作者
A.主张与西方建立平等关系 | B.要求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
C.初步拥有了世界意识和观念 | D.国家观念有了根本改变 |
“一只船桨能翻出万顷波涛,一支鞭高扬走进金戈沙场,空荡荡的舞台能穷尽十八相送,一个圆场,一场趟马,就是‘人行千里路,马过万重山’”。这种表现形式属于
A.小说的浪漫风格 | B.戏曲艺术的虚拟化 |
C.说书人的随性夸张 | D.绘画的意象化 |
《礼记·内则》曰:“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材料说明古人早期家庭常规教育
A.重视伦理道德规范的训练 | B.日常行为的教育成人化 |
C.以传授生活技能为核心 | D.强调知识忽视道德教育 |
陆南泉在谈论苏联经济时说:“落后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需要用集中的方式来整合它的资源,来调整经济结构,发展落后地区,但是这个过程也存在很多弊端和潜在的问题。”作者评述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斯大林模式 | D.赫鲁晓夫的改革 |
阅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图》,符合其逻辑关系的是
A.①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②是18世纪时英国工业文明时期 |
B.①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②是19世纪时英国工业文明时期 |
C.③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④是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
D.③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④是20世纪信息文明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