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一种
A.恐怖政策 | B.应急措施 |
C.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 D.没有发挥积极作用 |
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A.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时 | B.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时 |
C.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 |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时 |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
1961年,路透社在评论刚刚成立的某一国际组织时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的成立()
A.标志着区域经济合作进入了新阶段 |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日趋走向多极化 |
C.根本上动摇了美苏两国的霸权地位 |
D.直接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一体化 |
下图漫画绘制于20世纪60年代,赫鲁晓夫(牙医)对卡斯特罗(病人)说:“我比你更觉得疼”。该漫画所包含的正确信息是()
A.苏联解除了对古巴的军事威胁 |
B.苏联放弃了与美国的冷战对抗 |
C.苏联与美国对抗暂时居于劣势 |
D.苏联将军事对抗转为经济对抗 |
对某一历史事件,学者有不同评价。肯定者认为它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否定者认为它是导致欧洲分裂的“加速器”、“绝缘体”。依据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A.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 B.欧洲煤钢共同体启动 |
C.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 |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