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生活质量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在饮食营养平衡方面,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一些高质量的食品越来越多地摆上了人们的餐桌。牛奶是营养价值高的乳品,越来越多地被人饮用,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来检测牛奶中所含的主要成分(写出检测的方法和实验步骤)。
检测还原糖:
检测蛋白质:
检测脂肪:
(2)将下列试剂(或染液)与待检测的样品(或观察对象)连接起来:
|
图1描述了“白菜-甘蓝”幼苗的培植过程;图2反映了某个细胞周期不同时期染色体的状态。请据图回答:
(1)过程①的关键操作是去除______,所用的酶包括_________;过程②中原生质体A和B能融合,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的特点。
(2)过程③中某个细胞周期内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在时间上的顺序为__________(根据图2中的字母填写)。
(3)甘蓝与白菜均为二倍体(2N),“白菜-甘蓝”幼苗培植过程中杂种细胞内最多含有____个染色体组。请在右侧坐标系中画出白菜-甘蓝体细胞一个细胞周期内核DNA数目的变化曲线。
(4)如果“白菜-甘蓝”幼苗栽植过程中根部被水淹了,水浸期间对“白菜-甘蓝”植株的根细胞进行测定,测得根细胞吸收O2与释放CO2之比为1:2,则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_________。
(5)已知叶绿素合成酶含铁。与贫铁地区植物相比,大丹霞地区的富铁土壤区同类植物光补偿点较低。对此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银花是一种耐旱且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耐旱性可变的植物,为了研究干旱对金银花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材料用具:若干抗旱的金银花种子,培养液,一定量的浓度分别为5%、10%、20%(m/v)PEG(无毒性聚乙二醇),石英砂和塑料盒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若干抗旱消毒、洗净后放入盛有培养液和石英砂的塑料盒中,在室温下培养至藜幼苗长出3-4叶。
第二步,选取数量相等且长势相同的金银花幼苗分别放入含有等量的5%、10%、20%(m/v)PEG的培养液继续培养(不考虑培养过程中培养液浓度变化)。
第三步,在第0、1、3、5、7天分别取相同部位、大小相同且数量相等的叶片,洗净、吸干,测量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产生量。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无关变量是________(至少写两个).
(2)第二步设计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以上信息,第三步测量的指标是___________。
(3)用含有等量5%、10%、20%(m/v)PEG的培养液来替代不同干旱程度的土壤来做实验,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前5天不同浓度的PEG是通过影响___________而导致可溶性蛋白产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帮助金银花抵抗干旱环境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__,增强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
(5)在浓度为20%的PEG条件下,第5天后可溶性蛋白产生量下降,其原因可能是金银花处于高浓度的PEG溶液时间过长,植物体内___________受抑制,影响细胞代谢.
农作物桔杆在生产实践中具有多种用途。在特定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的催化下,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分解为葡萄糖,经发酵后形成乙醇,再加工即可制成燃料乙醇,减少了人类生活对石油资源的依赖。请分析回答:
(1)欲从土壤中分离获取上述特定微生物.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_________法进行接种。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刚果红染料,若观察到_________即可初步筛选到目的菌.
(2)某研究人员经上述培养获得了三种微生物(甲、乙、丙),现通过如下实验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纤维素酶的活性大小.
①将甲、乙、丙三种微生物经离心等方法处理后,制成酶浓度相同的纤维素酶提取液,取等体积的三种提取液分别与等量的纤维素悬浮液混合,在相同且适宜的pH和温度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
②利用_________试剂检测产物中的葡萄糖,并通过比较颜色深浅程度判断酶活性的大小。
③实验结果如下:
注:“+”越多,颜色越深
由表分析,产生酶活性最强的微生物是_________。
(3)农作物秸秆除用于生产燃料乙醇外,还可用于培育蘑菇和生产沼气等。下图为某生态农场的部分结构模式图.
水稻、杂草在此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_________。输入到鸭体内的能量除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外,还用于鸭自身的_________等生命活动。在农业生产上,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连通可提高蔬菜产量,增产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
(4)对农作物秸秆的充分利用可促进生态系统中物质在_________之间不断地循环往返,同时合理调整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有效缓解了燃烧秸秆造成的污染和浪费。
某家族有两种遗传病:β地中海贫血(“地贫”)是由于11号染色休上β—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如表2;蚕豆病是指在x染色体上G6PD酶基因显性突变(用D表示)导致该酶活性降低而引起的,但女性携带者表现正常,请回答:
(1)β—基因突变可产生β+基因和β0基因,体现了基因突变的__________,从生物多样性角度来看,这体现了__________多样性。
(2)蚕豆病说明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从11号染色体DNA上获取β基因片段需要用_____________酶。对该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后的产物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结合图1和表2,可以判断II-8的基因型有多种可能,请写出其中一种_____________。
(4)III-11个体的蚕豆病致病基因来自___个体。
(5)若图中II-9已怀孕则M个体出现蚕豆病的概率是________。
为避免M遗传病的出生,应采取的产前诊断方法是________。
图1为某种绿色植物叶片气孔结构示意图。研究人员将该叶片放在温度度为15℃的密闭容器中,研究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结果如图2所示。
(1)图1中具有叶绿体的是_________细胞。
(2)图1保卫细胞近气孔一侧的细胞壁较厚,远离气孔一侧的壁较薄。箭头为炎热夏季中午细胞中水分流动的总方向,推测此时保卫细胞和气孔分别可能处于_________状态,因而会影响叶肉细胞光合作用_________反应阶段。
(3)在农业生产中,可通过转基因技术将某种光合酶基因导入农作物而使光合能力增强,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其中基因工程步骤的核心是_________,将目的基因导入农作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_________。
(4)图2中,X代表O2,在15℃温度1klx的光照条件下,该叶片在5h内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为_____________。影响A点上下移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若x代表CO2,其它条件不变,请在上述坐标图中添加叶片对CO2吸收量的变化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