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久置的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将先变红后褪色 |
B.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2和Ca(ClO)2,应密封保存 |
C.欲除去氯气中少量氯化氢气体,可将此混合气体通过盛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
D.氯水经光照有气泡逸出,该气体为HCl |
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认为:煤是古代植物长期埋藏在地下处于空气不足的条件下,经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矿物:石油是由远古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地球化学演化二形成的复杂混合物:天然气常常与石油伴生,煤、石油、天然气统称化石燃料。生物能是指从生物质(动物和植物)转化产生的一类能量,是一种无限的再生资源。通过以上材料分析:煤、石油、天然气和生物能资源的能量形成和转换利用过程基本上是()
A.太阳辐射能→化学能热能 B 太阳辐射能→机械能→电能
C.生物能→电能→化学能→热能 D 太阳辐射能→机械能→化学能
已知元素R的某种同学素形成离子化和无的化学式为。晶体中一个R微粒的核外电子数为a,核内中子数是b,则该同位素原子的符号是
A.![]() |
B.![]() |
C.![]() |
D.![]() |
右图是实验室模拟煤的干馏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示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后水溶液的Ph〉7, |
B.溶液Y是黑色粘稠的煤焦油,上层X是粗苯等气体 |
C.Z中有些成分易燃,且可以还原氧化铜溶液 |
D.Y是一种纯净物 |
下列实验对应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 |
![]() |
![]() |
![]() |
![]() |
结论 |
能组成 Zn、Cu原电池 |
能证明非金属性 Cl>C>Si |
白色沉淀 为BaSO3 |
说明反应 2NO2 ![]() (无色) |
选项 |
A |
B |
C |
D |
室温下,下列各项中的比值为2 : 1的是
A.0.2mol/L醋酸溶液与 0.1mol/L醋酸溶液中c(H+)之比 |
B.(NH4)2SO4溶液中c(NH4+)和c(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
C.pH= 2的盐酸和pH=12的Ba(OH)2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
D.0.2 mol/LCH3COONa溶液与 0.1mol/L Na2CO3溶液中c(CH3COO-)与c(CO32-)之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