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发蓝”是将钢铁制品浸到某些氧化性的溶液中,在钢铁的表面形成一层四氧化三铁
的技术过程。其中一种办法是将钢铁制品浸到亚硝酸钠和浓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加热到130℃反应。其过程可以用如下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 3Fe+NaNO2+5NaOH = 3Na2FeO2+H2O+NH3↑;
② 6Na2FeO2+NaNO2+5H2O =" 3" Na2Fe2O4+ NH3↑+7NaOH;
③ Na2FeO2+ Na2Fe2O4+2H2O = Fe3O4+4NaOH;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生产过程会产生污染 |
| B.反应②中的氧化剂是NaNO2 |
| C.整个反应过程中每有16.8g Fe参加反应转移0.8mol电子 |
| D.反应①②③均是氧化还原反应 |
下列各组表达式意义相同的是
| A.-NO2、NO2 | B.-OH、 |
| C.-COOH、HCOO- | D.HCOOCH3、HOOCCH3 |
运用化学知识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食用松花蛋时蘸些食醋可以去除氨味 |
| B.用双氧水的稀溶液清洗伤口可以杀菌消毒 |
| C.用淀粉溶液检验某食盐是否为加碘盐 |
| D.长期使用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 |
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Na+、NH
、Ba2+、Cl-、CO
、SO
。现取两份2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第一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收集到气体1.36g;②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12.54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4.66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一定不存在Ba2+,NH 可能存在 |
B.CO 一定存在 |
| C.Na+一定存在 | D.一定不存在Cl- |
将足量的CO2不断通入KOH、Ba(OH)2、KAlO2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与通入CO2的量的关系可表示为
![]() |
用下图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方法是分别测定通氢气前后玻璃管的质量差
和U型管的质量差,实验测得m(H)∶m(O)>1∶8。下列对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Ⅰ、Ⅱ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 | B.Ⅱ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 |
| C.Ⅱ装置中CuO没有全部被还原 | D.Ⅲ装置后缺少干燥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