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人认为随着电脑、手机等现代化工具的出现,书法迟早要遭淘汰,不用花费宝贵的时间练习书法。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列举三条“要学好书法”的的理由。
中新网报道:汉字书写在中小学生的世界里从形式到内容出现了空前的颠覆。很多学生的作业和课堂笔记,都是潦草难辨,字体丑陋,错别字层出不穷,不得不常常使用胶带纸,修改液来修修补补。甚至连关键的中考和高考的试卷也一塌糊涂。
年轻人书写能力的退化,当然和电脑技术的普及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忽视了对书写这种基本技能的训练,不仅很多学生本人的书法意识不够,而且很多家长也认为现代社会不需要人能写好字。正因为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以及学生方面的多种原因,导致了现在学生书法水平每况愈下。
专家们认为用手写字是脑思、眼察、足安、臂开、身正手动的一系列联动式的运动过程,中小学生是练习手写汉字的最佳期,如果忽视“书写”这一训练,用敲击键盘来代替,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
答:(1)                                                                  
(2)                                                                  
(3)                                                                       

科目 语文   题型 语言表达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为了更好地了解气象物候知识,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的参与者之一,你也乐在其中。
【活动一:创意设计】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个有创意的名称:
【活动二:搜集资料】某同学搜集到了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首诗前四句揭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的规律,请你帮他分析一下。
第一第二

仔细阅读漫画,说说画的含义。

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下联调整为:

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
1911年10月10日,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该年以干支计为辛亥年,故名。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领导这次革命的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政党“同盟会”及其领袖孙中山。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100年后的今天,“武昌首义”之地武昌,人们隆重纪念这场伟大的革命。某校以“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为主题,进行综合性学习。
请围绕主题,设计一个调查问题,并拟定调查对象。
⑴调查问题:⑵调查对象:
下面是一个学生收集的相关资料,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材料一】昨日上午(2011-10-09),湖北省暨武汉市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大会,在武昌洪山礼堂隆重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出席大会并讲话。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等出席大会。省政协主席杨松主持大会。
【材料二】由武汉博物馆主办、辛亥革命纪念馆承办的专题展览《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图片展》25日在辛亥革命纪念馆开幕。此次展览通过150余件(幅)珍贵的历史图片、文献,介绍了在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影响下爆发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材料三】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在“阳光媒体集团”倾力打造下,“世纪之光湖北省暨武汉市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于2011年10月10日在武昌首义广场成功举办。
在调查活动之前,张阳同学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他说:“辛亥革命都过去那么多年了,搞这些活动没有什么意义,更何况,我们是学生,期中考试马上就要来了,影响了考试怎么办?”我不同意他的看法,不紧不慢地对他说:“”。张阳听后,马上改变了态度,高高兴兴地的跟我一起参加了调查活动。

下面一段文字,有两处语病,请改正。
①近年来,我校多次邀请法官、律师、公安干警和法律工作者来校举办法律知识讲座,②采用以案说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③还经常组织学生慰问孤寡老人等公益性活动。④2011年我校获得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句,修改意见:
句,修改意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