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下列选项与孙中山的这段话不符的是
A 说明孙中山放弃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
B 孙中山的思想发生转化,由依靠英美转向以俄为师
C 孙中山改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
D 孙中山有了与共产党合作的初步想法
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 B.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 |
| 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
下幅漫画反映的是某一时期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
| A.标志着冷战格局正式拉开序幕 |
| B.其主观动机与效果保持了一致 |
| C.目的是推动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
| D.实际上扶植了潜在的竞争对手 |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 A.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 | B.大危机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 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生态灭绝》杂志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维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作出死亡判决。”这主要表明
| A.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 B.环境问题影响苏联经济可持续发展 |
| C.环境问题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 D.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
经济学家丹尼尔·R·福斯菲尔德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运营,并不总是有利于、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由此可知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思想是
| A.国家保护私营企业与个人合理利润 | B.国家调控取代自由企业制度 |
| C.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 D.建设福利国家稳定社会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