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革命通讯》里曾有一篇文章称:“大学从什么人中招生,培养什么样的人,始终存在着两个阶级、两条线路和、两种思想的激烈斗争。”这篇文章可能发表于 ( )
A.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 | B.探索时期(1956—1966年) |
C.“文革”时期(196![]() |
D.新时期(1978年至今) |
1895年,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帝国成为世界帝国。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居住着我们的同胞。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漂洋过海。”这番话的实质是:
A 加强与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 B 与英国在全球进行经济竞争
C 发展工业,使德国成为世界工厂 D 推行殖民扩张,控制全世界
“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斗争
B 列强争夺巴尔干的斗争愈演愈烈
C 奥匈帝国的皇储在萨拉热窝被刺杀
D 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美国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的“战斧”式巡航导弹一枚就价值约100万美元,相当于一个普通美国人20年左右的收入。这最能说明:
A 美国的富有 B 战争是一种巨大的消耗
C 美国武器价格昂贵 D普通美国人收入低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 国际恐怖主义
C 狭隘民族主义泛滥 D 地区霸权主义盛行
对战后和平运动具有真正全球性特点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反战运动参与阶层广泛
B 参与者遍及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
C 全球性包括两方面:一是参与基层广泛;二是参与者遍及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
D 反战和平运动逐渐有分解走向统一,由国内行动走向跨国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