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革命通讯》里曾有一篇文章称:“大学从什么人中招生,培养什么样的人,始终存在着两个阶级、两条线路和、两种思想的激烈斗争。”这篇文章可能发表于 ( )
A.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 | B.探索时期(1956—1966年) |
C.“文革”时期(196![]() |
D.新时期(1978年至今) |
约翰·麦克里兰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指出:“社会主义理论之成败,判断标准是它能不能因应它当代世界的事实,而且如果它的当代世界改变,它却不变,未免奇怪。此外,我们不可忘了,社会主义批判的世界,即资本主义世界是会转化的,与资本主义所取代的那些世界甚不相同。”在这里,该学者强调
A.社会主义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 | B.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
C.社会主义理论应与时俱进 |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应相互借鉴 |
下面关于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隋唐的三省六部与美国的国会、总统、联邦法院都是民主的反映 |
B.前者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民主,后者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 |
C.前者设置的目的是保证皇权独尊,后者设置的目的是防止独裁、维护民主 |
D.两种制度下机构的官员都是任命的 |
美国学者彭慕兰认为:18世纪末l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距离越来越大。造成该时期东西方历史背离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 | B.西方的殖民扩张 |
C.工业革命 | D.美洲新大陆的开发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苏格拉底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这套科学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相对主义造成了个人放纵和道德破坏 |
B.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 |
C.智者学派的思想不能指导个人行为 |
D.智者学派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
中国秦朝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这是由于两者:
A.推动立法的动力不同 | B.对犯罪的界定不同 |
C.打击犯罪的效果不同 | D.立法的出发点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