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下列有关细胞代谢的问题:
⑴图甲曲线中,当光照强度为600 lx时,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同化总量为 umol/(m2.s),当光照强度 (大于、小于、等于)200lx时,细胞会表现出乙图细胞的生理状态。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应控制光强为甲图中的____ (a、b、c、d)点最为理想。
⑵图丙表示某小麦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关系图,在图丙a、b、c、d四种浓度中,最适合该器官储藏的氧浓度是 ;若细胞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则在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的 倍。
⑶若将小麦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植物对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吸收CO2(mg/h) |
1.00 |
1.75 |
2.50 |
3.20 |
3.75 |
3.50 |
3.00 |
黑暗中释放CO2(mg/h)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3.50 |
若昼夜不停地给予光照,该小麦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________℃;每天交替进行12 h光照、12 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30℃的条件下,该植物能否生长?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所示属于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步骤,该步骤发生在细胞的部位。
(2) 图中1表示,3表示。
(3) 如果合成的4共有150个肽键,则控制合成该肽链的基因至少应有个碱基,合成该肽链共需个氨基酸。
黄色皱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杂交,子代的性状表现类型按每对相对性状进行分析和统计的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黄色(Y)对绿色(y)是显性,圆粒(R)对皱粒(r)是显性]:
(1)子代中圆粒与皱粒的比例是。
(2)亲本中黄色皱粒与绿色圆粒的基因型分别为和。
(3)子代性状表现的比例是。
(4)子代中黄色圆粒的基因型是。
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既有传入功能,又有传出功能。为研究可卡因对坐骨神经的麻醉顺序,研究人员用脊蛙(除去大脑的蛙)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后肢均出现收缩现象;
步骤二、将含有一定浓度的可卡因棉球放在坐骨神经上,刺激趾尖无反应,刺激腹部出现收缩现象;
步骤三、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刺激腹部皮肤,反应消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步骤一中两次收缩现象的结构基础除了效应器相同外,还有和也相同。
(2)在步骤二中,先刺激趾尖无反应,后刺激腹部却出现收缩,说明坐骨神经(填“传入”或“传出”)功能正常。
(3)可卡因通过阻断细胞膜上通道,抑制神经纤维的产生而起麻醉神经作用。
(4)结合实验全过程,得出实验结论:。
某对新婚夫妇进行遗传咨询,下图是医生根据他们提供的情况绘出的系谱图(11号与12号是新婚夫妇)。半乳糖血症受等位基因A、a控制,色盲受等位基因B、b控制。
(1)半乳糖血症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性遗传。
(2)5号个体的基因型为。
(3)请据图推断,这对新婚夫妇生育的孩子患半乳糖血症的概率为_________;不患病的概率为_________。
(4)用A、a基因共有且特有的序列作探针,用荧光标记探针,与5号个体的细胞装片中各细胞内染色体上A、a基因杂交,通过观察荧光点的个数可以确定细胞中A、a基因的数目。若其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在其后期的细胞中可观察到个荧光点。
玉米(2N=20)是一种雌雄同株植物。下表表示5个玉米纯系的表现型、相应的基因型及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其中②—⑤品系均只有一个性状属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
品系 |
① |
②粒色 |
③节长 |
④果穗长短 |
⑤茎高 |
表现型(基因型) |
显性(纯合子) |
白粒(bb) |
短节(ee) |
短果穗(aa) |
矮茎(dd) |
所在染色体 |
Ⅰ、Ⅲ、Ⅳ |
Ⅰ |
Ⅰ |
Ⅲ |
Ⅳ |
(1)如果研究玉米的基因组,应测定条染色体上的DNA碱基序列。
(2)若要进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选择品系②和③作亲本是否可行?。原因是。
(3)选择品系③和⑤做亲本杂交得F1,F1再自交得F2,则F2表现为长节高茎的植株中,杂合子的几率为。
(4)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玉米种子都是杂交种。现有长果穗(A)白粒(b)和短果穗(a)黄粒(B)两个玉米杂合子品种,为了达到长期培育长果穗黄粒(AaBb)玉米杂交种的目的,科研人员设计了以下快速育种方案。
① 请在括号内填写相关的基因型:
② 处理方法A和B分别是指、。以上方案所依据的育种原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