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X、Y、Z、W是短周期的四种元素,有关他们的信息如下表所示。

元素
部分结构知识
部分性质
X
X的单质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分子中有14个电子
X有多种氧化物,如XO、XO2、X2O4等;通常情况下XO2与X2O4共存
Y
Y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
Y能形成多种气态氢化物
Z
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
Z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6
W
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2n-3(n为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化学反应中W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Wn+

填写下列空白:(提示:不能用字母X、Y、Z、W作答)
(1)X的气态氢化物分子的电子式是      ,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X、Y、Z三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3)常温时,W的硫酸盐溶液的pH       7(填“=”、“>”或“<”),理由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实验室用X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制取W的氢氧化物的方法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25℃、101 kPa时,32 g Y的最低价气态氢化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1780.6 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807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在研究中发现:电解条件下可把水分解成H2和O2。他设想用电解的方法从KOH、NaOH中分离出K和Na。最初,戴维用饱和KOH溶液进行电解,不料还是得到H2和O2。这时,他考虑在__________条件下继续这项实验,不料,实验中产生的金属液珠一接触空气就立即燃烧起来,这时,他又考虑在__________条件继续实验,最后他终于成功地得到了银白色的金属钾。

A、B、C三种白色粉末,其焰色反应均为紫色,它们具有下列性质:
(1)均易溶于水,且A、B的溶液反应生成C的溶液。
(2)加热B的粉末时,生成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D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浑浊物为E。
(3)加热A、C时均不反应。
(4)少量C溶液通入过量D可以得到B。
(5)A溶液和D反应,A过量时生成C,A不足时生成B,则其化学式分别是: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
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D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D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2.5 g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完全溶解于水,制成稀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1 mol·L-1的盐酸,所加入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标准状况)关系如下图所示:

(1)写出OA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加入35 mL盐酸时,产生CO2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mL(标准状况)。
(3)计算原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及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用A、B两种常见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其焰色反应均呈黄色,相互转化关系如图(其他物质均已略去)。

完成下列问题:
(1)化学式:A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加热产生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B加稀硫酸产生D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加热后,若只得到一种固体化合物,则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填数字)。

A、B、C是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三种常见化合物,甲、乙、丙是三种单质,这些单质和化合物之间存在如下的关系:

试完成下列空白:
(1)A、B、C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质甲与化合物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A、B、C三种化合物中,必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用甲、乙、丙表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