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明自制一只弹簧测力计。他找来弹簧、钩码、直尺、指针等器材。首先测出弹簧的长度L0=2.10cm,然后在弹簧下挂上不同的钩码,测出弹簧的长度L,算出较原长L0的伸长△L(△LLL0),填在如下表格中:

拉力F/N
1
2
3
4
5
6
7
长度L/cm
2.50
2.90
3.30
3.70
4.10
4.50
4.90
伸长△L/cm
0.40
0.80
1.20
1.60
2.00
2.40
2.80

(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拉力F和弹簧伸长△L的关系式为:                      
(2)小明继续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拉力F/N
8
9
10
11
12
长度L/cm
5.30
5.70
6.10
6.60
7.30
伸长△L/cm
3.20
3.60
4.00
4.50
5.20

从这次数据看出:拉力达到      N时,拉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就改变了。因此,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只能达到        N。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弹力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分别为“ 2 ° C ~ 102 ° C ”和“ 20 ° C ~ 102 ° C ”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  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的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 200 mL ,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 % )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 ° C )

0

2

4

6

8

11

15

18

17

1 . 8

0 . 4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

(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  

将一只手的食指浸入水中,你会感受到浮力的作用。你想知道食指所受的浮力大小吗?请从如图所提供的实验器材中选择合理的实验器材,设计出两种测出你的食指受到浮力的实验方案,并完成填空。(已知水的密度为 ρ )

方案一:

(1)写出你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其符号:  

(2)食指所受浮力大小的表达式为: F =   

方案二:

(1)写出你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其符号:  

(2)食指所受浮力大小的表达式为: F =   

图甲是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的实验原理图。图乙是小红连接的实物实验电路图。

(1)依照小红连接的电路,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端移动,请写出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请你在图乙中只改动一根导线连接,使电路正常工作(用“ × ”标出改动导线,以笔划线代替导线,画出改接导线)。

(3)电路改接正确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位置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丁所示,此时被测出 R x 的阻值为多少?

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

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 ( ° C )

物质

酒精

煤油

熔点(凝固点)

0

117

30

113.6

1083

1535

1064

沸点

100

78.5

150

184.25

2360

2750

2500

(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 113 . 6 ° C ,碘的沸点是 184 . 25 ° C ,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 400 ° C ,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

下面是小明和小红的“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 G 并填入表格。

(2)按如安装滑轮组,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3)拉动弹簧测力计并读出拉力 F 的值,用刻度尺测出的钩码上升的高度 h 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 s ,将这三个量填入表格。

(4)算出有用功 W 、总功 W 、机械效率 η 并填入表格。

(5)改变钩码上升的高度,重复上面的实验,记录并计算实验数据。

实验记录:

实验次数

钩码重力 G / N

物体上升的高度 h / cm

有用功 W / J

拉力 F / N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 s / cm

总功 W / J

机械效率 η

1

6

3.00

18.00

2.38

9.00

21.42

84 . 0 %

2

6

5.00

30.00

2.40

15.00

36.00

83 . 3 %

3

6

8.00

48.00

2.36

24.00

56.64

84 . 7 %

4

6

10.00

60.00

2.35

30.00

70.50

85 . 1 %

实验结论:在忽略绳子的重力和摩擦的情况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所提升物体的重力和高度无关。

请你评价小明和小红的实验报告。

(1)指出实验步骤中存在的错误和不足;

(2)从理论上分析说明他们实验结论的局限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