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在评论某位科学家时说,他已经向人们展示了理性的强大力量,那么已获启蒙的人即可循此途径依靠理性来发现所有的人类制度都应遵守的自然规律”。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A.亚里士多德 | B.伽利略 | C.牛顿 | D.爱因斯坦 |
下图是出土的西周利簋。据《礼记·玉藻》记载和考古发现得知,簋是重要的礼器,主要用于祭祀时放置煮熟的饭食,一般与鼎相配合使用。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大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这种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奢侈腐败现象严重 |
B.西周社会等级森严 |
C.西周冶铜业落后 |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
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A. |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 B. | 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
C. |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 D. | 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
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如果他提出的议案不能迅速获得得通过。"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该材料表明,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
A. | 废除"中立法案" | B. | 发动战争转嫁危机 |
C. | 立即对日本宣战 | D. | 迅速通过新政提案 |
1727年春,伏尔泰参加了牛顿的葬礼,随后访问了牛顿的外甥女凯瑟琳并聆听了苹果坠地的故事。该故事通过伏尔泰的著作迅速传遍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佳话。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 | 科学团体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 |
B. | 跨国文化交流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播 |
C. | 18世纪早期英国启蒙运动已接近尾声 |
D. | 18世纪早期法国思想自由度逊于英国 |
426年,罗马帝国颁布《引证法》规定: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则依照五大法学家(生活于二三世纪之交)的法律著述来解决--若他们的著述观点有分歧,则以多数为准;如果形成多数,则以伯比尼安(五大法学家之一)的观点为准;如伯比尼安未有意见表示,则由执法者自行选择。这则材料说明在当时罗马帝国司法裁判中()
A. | 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之权 |
B. | 五大法学家的意志可凌驾于法律之上 |
C. | 贵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条文 |
D. | 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