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 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 |
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 |
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回答第20、21题。图10所示的是毛泽东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发表的文章,书中论述的主要思想是
A.“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 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C.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 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
马克思曾指出,运用《共产党宣言》原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事件可以作为上述观点的证据是
①正义者同盟建立②十月革命的胜利
③苏俄新经济政策④中国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②③ |
法制化、民主化始终是人类实现政治文明的不懈追求。回答第18、19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在中美两国法制建设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①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②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③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④具有防止专制的进步意义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0世纪90年代我国推动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举措是
A.确立人大、政协两会制度 |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 D.推行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
追求和实现近代化是世界各国走向发展的必由之路。回答第15~17题。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一些领导人,在当时对近代经济制度已经有所认识。下列选项中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
B.“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
C.“请先开制度局而变法律,乃有益也” |
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 |
图9所反映的近代化主题是
A.民主共和 B.君主立宪变法图强政民主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创立新土耳其后,凯末尔转而致力于创造新土耳其人这一同样艰巨的任务。”为创造“新的土耳其人”,凯末尔政府
①废除苏丹·哈里发制度实行政教分离②全面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③制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和其它法律文献④颁布一系列发展工商业法令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中外古代思想家的主张,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回答第13、14题。董仲舒新儒学与孔孟儒学在政治学说上的区别是
A.宣扬仁政 | B.为统治者服务 |
C.神化君主统治 | D.反对苛政刑杀 |
“国家的正义就是国家的三个阶层各守其职、各安本分,治国者靠智慧把国家治理好,卫国者凭勇敢保卫好疆土,劳动者以节制搞好生产,从而使国家处于安全稳定之中”,体现这一思想主张的著作是
A.《理想国》 | B.《政治学》 |
C.《神学政治论》 | D.《政府论》 |
从图8的秦印、汉瓦与画像石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①秦印中的文字多为小篆②东汉画像石反映出当时牛耕的景象
③汉瓦中多为篆、隶字体④文物反映着秦汉时期制瓷业的发展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