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句话启示我们要学会用      的观点看问题。

科目 政治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科学发展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用“三个仍然、三个最”集中概括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等六大目标。全会还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某校高二(4)班学生围绕“如何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这一课题,深入本市多个镇村调查研究,希望能够为农村新一轮的改革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现在邀请你加入该小组,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在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必要性。
(2)该班学生调查发现贫困山区要实现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无疑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农民增收难度大,地方财力支持农村发展力量有限,贫困山区在提高农民素质上缺乏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仍然偏低,环境改善不容乐观。请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结合热点材料说明我们应如何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人类生活于其中的生物圈是一个巨大而又复杂的生态系统,它包括深林、海洋、草原、农田、城市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生态圈的生态平衡。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影响和改变生态平衡,但人又不能破坏生态平衡。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联系?
(2)人的活动不能破坏生态平衡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2009年1月2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闭幕。会议指出,今年农村工作首要任务:保持农业农村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
结合材料,用规律客观性的相关知识说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农村经济结构问题不解决好,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和素质结构的提升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要做好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就必须认清和把握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演化的规律,使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1)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2)系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什么?

某乡政府接到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为加快水产养殖步伐,每新开挖养鱼池不得少于10公顷……但该乡政府认为,本乡地势高,往年常旱,不适于挖田养鱼。该乡政府又根据近两年市场上棉花、蔬菜的需求渐增的趋势,最后决定:扩大棉花、蔬菜种植面积,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全面拓宽疏通生产河道。当年旱情严重,新开挖修好的生产河道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民种植棉花、蔬菜的经济效益比往年大大提高。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道理说明该乡政府决策的正确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