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
B甲→乙→丙构成一条食物链
C甲与乙、乙与丙为捕食关系
D甲与丙为竞争关系
为保护美洲某草原的鹿群,自1907年开始人工捕猎美洲狮和狼。若干年后,鹿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1905年前,鹿的数量保持在4000头左右的主要原因是有捕食者 |
| B.1925年前后,该区域内鹿种群的K值是保持在100000头 |
| C.1927年后,鹿的数量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草场被破坏 |
| D.鹿、美洲狮、狼等在该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
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寒冷和炎热环境下的体温调节均与下丘脑有关
②当人感到饥饿时,在下丘脑调节下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
③垂体通过下丘脑分泌的相关激素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
④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沿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细胞只能是单向的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某种昆虫对经常使用的一种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杀虫剂诱发种群中特定个体产生了可遗传的抗药性变异 |
| B.在使用杀虫剂之前昆虫种群基因库中就存在抗药性基因 |
| C.种群抗药性基因频率在使用此杀虫剂过程中保持不变 |
| D.已经具有了抗药性的昆虫种群属于一个新的物种 |
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
|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致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
| C.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主要原因是图中的酪氨酸酶的活性下降 |
| D.该图反映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代谢活动来进行的 |
下列课本实验中,观察对象在实验的过程中,始终要求是活的有
①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②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
③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 ④观察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