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母亲的眼泪
 有生以来,我只看见母亲流过一次泪。
 那个时候,我常常为我的母亲感到自卑,她是个清洁工人,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每天沉浸在米又涨了价、油也涨了价之类的琐事中,生活的重担压得她的头发挤尽了最后一丝黑色。患了绝症的父亲死得很早,留下的遗产是一笔一辈子也还不完的债。每到月底,我都会看见母亲从领来的可怜巴巴的几张钱中拿出一半还给别人,然后一分一厘地算计着过日子。
  学校每次开家长会,我都不愿母亲出席,在街上和别的同学一起走时看见她正在打扫街道,我也装成了一般熟人一样点点头就和她擦身而过,甚至偷偷地溜走。有时候她满头大汗推着整车的垃圾路过我们学校,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这就是我的母亲,我总是远远望见便躲起来,一些不相识的同学反而争着主动帮母亲推车。
  每当这时候,我就很痛苦。虽然我爱我的母亲,也知道她是为我做着这一切,但我怕别人因此而瞧不起我。母亲也能感觉出我对她的疏远,但她从来没有半句责怪的话。她常常呆坐在窗前想着什么,缝衣服时针刺破了手也无知觉。
  那年春天,我家的屋梁上突然来了两只“勘察”地形的燕子,然后每天有了燕子唧唧的叫声。它们衔着泥飞进飞出,忙着筑巢、孵蛋。小燕子出世后也成天叫着,吵得我十分恼火,还不时从空中掉下粪便来。我忍不住找根长杆子要去捅,母亲见了,竟很生气,不顾一切地阻止我,她向来对我百依百顺,现在却那么固执地要保护这个燕巢,我十分气愤,对它更加怀恨在心,那几只黑不溜秋的燕子也显得格外讨厌。
  此时,母亲已接近退休的年龄了,然而她虽说做了二十几年的清洁工,却一直没有转正,只是个临时工,年龄一到,单位便会不再要她上班,并且没有半分退休金,而我正在读初中,如果想“出人头地”,必定还要上很多年学,这无疑会给我们娘俩的生活带来更大的困难。对此,我除了担忧外,也只有违心地劝慰母亲,说没有事的,我不上高中不考大学了,我去念中专,一毕业便可以工作了。母亲闻言很是内疚,因为,我在学校是尖子,常常考第一。她能为我做的便是包揽一切家务,什么活都不让我插手,其实她也知道我有多想上大学。
  自从我主动提出上中专以后,母亲的心情渐渐好了起来,甚至有时还同我唠叨几句什么谁谁扫地时拾到一个钱包,谁谁谁的女儿今天出嫁……发现我并不在听时便戛然而止,眼睛移向别处,目光最后必然停在那个燕窠上,看着老燕子为小燕子喂食,每当这时,她那凄凉的神情总会让我看了心颤,于是我又一次坚定了将燕巢毁掉的想法。
  有一天放学很早,我估计母亲还要很长时间才会回来,便拿了根竹竿,三下两下将燕巢捅了下来。三只羽毛尚未丰满的燕子摔在地上,哀叫着,扑腾着,我看着有些心悸,便将它们扔出了墙外。老燕子回来后不见了巢与小燕子,急得唧唧唧唧地叫着飞着寻着,由着急到失望,由失望到绝望,那叫声半是仇恨半是悲伤,我不禁有些后悔自己的残忍。
  母亲回来后,一眼便看出发生了什么事,气得脸上青筋暴跳,剧烈地喘着气:“你疯了么?为什么要将燕巢毁掉?”她声嘶力竭地朝我大吼。我第一次看见她发那么大脾气,吓得不敢吭声。母亲想补偿似的找了些剩饭给那两只燕子吃,两只老燕子看也不看,倾诉着什么似的叫着,最后嗓子嘶哑了,无力地盘旋了几圈后飞走了。
  望着两只燕子远去的身影,母亲颓然坐下,眼里满是泪水。一瞬间,她苍老了许多。“你知道吗?作为一个母亲,最痛苦的事便是不能保护自己的孩子。”她一字一句地说着,泪水如断了线的珍珠直往下掉。
一年后母亲就去世了,到她临死前我才知道,早在两年前她就和父亲当年一样也患了癌症,但为了供我上学,她一直坚持上班挣钱。母亲死后,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饱尝了寄人篱下的滋味,生怕有一天主人也会赶我走。夜深人静时,我时常想起那两只燕子,想起母亲的眼泪。
我终于长大了,能够照顾自己了,我明白自己正是在看见母亲的眼泪的一刹那长大的!
、“有生以来,我只看见母亲流过一次泪”。读全文,概述母亲这次流泪的原因。
、以“母亲的眼泪”为线索,文章写了我对母亲的情感变化,请简要表述。文中老燕子小燕子的遭遇,同母亲和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文章心理活动描写细腻,如写“我”对母亲作为清洁工人的敏感,“我”对母亲的怜惜、愧疚和怀念等。请选择下面两种情景中的一种,揣摩人物心理。(40字以内)
⑴“她那凄凉的神情总会让我看了心颤。”母亲看着燕巢时会想些什么呢?
⑵“夜深人静时,我时常想起那两只燕子,想起母亲的眼泪。”我想起母亲的眼泪时会想些什么呢?
    人物心理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结尾写“我明白自己正是在看见母亲的眼泪的一刹那长大的!”文中“我”从母亲的眼泪里读懂了什么呢?“我”的成长经历,对家境贫困的孩子会有所启发,对生活优裕的孩子也会有所触动,读完文章,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22分)
那些卑微的母亲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擦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擦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擦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求了。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辗上。忽然,就在我身旁一个女人猛地冲过去,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陪笑着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瓶子,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概括文章第③④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3分)
文章第①段“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形象?
通读全文,文章标题“那些卑微的母亲”中的“卑微”有哪几层含义?
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品析。
(1)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品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
通读全文,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卑微的母亲”?结合选文,联系生活,请你谈谈如何感恩“卑微的母亲”?

阅读课文《风筝》选段,回答问题
①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它,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竟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②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③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风筝》的作者是,原名
第①段写弟弟喜欢风筝时,运用了哪两种人物描写方法?
选段所叙述的“风筝事件”。选段①②写“我”少年时;选段③写“我”中年时4分)
第③段提到“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什么?
就小兄弟自己制作精美风筝一事,写出你对“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①丈夫是搞地质的,出差是家常便饭,总是背袋一背就走了,她从来不送。丈夫下楼出门也从不回头张望。
②这回丈夫又走了。门在丈夫背后撞上时,她正站在桌边收拾碗盘,一副若无其事的表情。A但门撞上以后,她却撂下手里的东西,去往阳台,她站在阳台上朝下望。阳台下面是马路,马路边上栽着一排馒头柳,馒头柳的树冠又大又绿,从楼上俯看下去并不像馒头而像帐篷。她习惯地朝阳台下往东数第八棵馒头柳那里望去。她等待着,她知道,再过五六分钟,丈夫的身影将在那棵馒头柳下出现。他们这幢楼门开在没有阳台的一面,从楼门出去绕出楼区前往地铁入口,必从第八棵馒头柳那儿经过,然后便被一座治安岗亭遮住视线。每次,她总是欣慰地在预计的时间、预计的位置望见丈夫宽厚的背影,特别是那只经丈夫设计,由她改制的帆布旅行背包,她总默默地对着那脊背、那背包送去她的祝福。但她从未向丈夫吐露过这隐秘的一幕,连儿子也全然未曾察觉。
③这天她习惯性地去往阳台一站,却忽然不习惯起来,因为丈夫的背影迟迟没有出现。他必得去乘坐地铁直往北京站,不可能改往别的方向。怎么第八棵馒头柳下不见他的踪影?惶急中她痛切地意识到,这往常短暂而稳拿的一瞥于她有多么重要!她忍不住跑到楼下。楼门口空空荡荡。她不知不觉地来到第八棵馒头柳下,朝四面张望着。难道他钻到地底下或飞到天上去了?真不可思议。她差一点跑进治安岗亭去报失。回到家中时儿子跟她说什么她没听见,却听见了街上急救车“呜哇呜哇”的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的声响。她无端地朝儿子发了火,心里堵着一块鹅卵石。
④接连好几天她都无精打采 。她一忽儿暗自取笑自己,一忽儿又从逻辑推理上断定情况的不正常。终于,有天晚上她接到了他从很远的地方打来的电话,B她情不自禁地说:“你哪儿去了你?你急死我了!”丈夫莫名其妙,于是她便向他倾诉了一切,她怎么每次分别时都表面上若无其事,每次却都要跑到阳台上去望他的背影,在那第八棵馒头柳下……电话那边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是丈夫深受感动的声音:“傻女子!那天我刚一出门就遇上了咱们楼老王,他们单位的车正好接他去火车站,我就蹭了他的油,你真是死心眼儿……不过,我知道那棵馒头柳,对,第八棵馒头柳。你知道吗?每次我出差回去,你别看我进门的时候没事人儿似的,其实,我一走到那棵馒头柳下,就忍不住抬头望咱们家的阳台,咱们家的窗户,有时一站好几分钟,特别是晚上,那一窗灯火,让我心里头好爱你们……”C撂下电话,她才发现儿子站在面前,儿子正问她:“妈,您干吗抹眼泪儿?”
以下标题哪一个适合本文?为什么?
A.夫妻情深 B. 第八棵馒头柳
第③段中,“她”没有看见丈夫的背影之后有哪些表现?请简要概括。
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即从内容、写法、语言等方面给文章加上批语。请从文中A、B、C划线句子任选两句,自选角度加上批注。
文章结尾“她”流泪了,请用第一人称写出“她”此时的心理活动(80字左右)。

阅读《周庄水韵》(节选),完成后面问题。(15分)
我们的小船划到了古镇的尽头,灯光暗淡了,小河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平静的水面上闪烁着点点星光。从河里抬头看,只见屋脊参差,深蓝色的天幕上勾勒出它们曲折多变的黑色剪影。突然,一串串亮晶晶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像一群冲天而起的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暗红的光线。随着一声声清脆的爆炸声,小小的光点变成满天盛开的缤纷礼花,天空和大地都被这满天焰火照得一片通明。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原本墨一般漆黑的屋脊,此时如同被彩霞拂照的群山,凝重的墨线变成了活泼流动的彩光。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我来不及看清楚他们的表情,他们便在水中消失。当新的一轮焰火在空中盛开时,他们又从遥远的水下泛起,只是又换了另一种表情。这时,从古镇的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蔓延……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参差()(2)璀璨()
文中有一个词语“瞬息万变”,“瞬息”形容极短的时间。请你再写出三个形容时间极短的词语。(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__(3分)
文中画线的句子是从______________的角度来描写周庄水韵的。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它属于________ 喻,本体是“_____________”,喻体是“__________”,比喻词是“______________”(5分、每个空格各一分)。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售欲望的孩子(13分)
占保祥
卡尔从小被祖母拉扯大,性格偏激执拗,方圆几个社区,没人愿意招惹他。
13岁那年,一次喝酒后,卡尔竟抢了一位妇女的挎包,里面有几百美元现金。从此,卡尔爱上了抢劫,欲罢不能,无人不知他的恶行。校长对他很是头疼,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个孤儿。
事情越演越烈,卡尔的欲望愈发膨胀起来。在学校,他成了老大,拉帮结派,唯我独尊,公开旷课,还常常偷同学的东西。
被学校开除后,卡尔才明白自己的行为损害了祖母的尊严。想到祖母苍老的面庞,他无地自容。走在匆忙的人群中,卡尔看见了一个小个子的老者,他的钱包露了出来,简直是天赐良机。瞬间,欲望控制了卡尔,他跟随着老者,走街串巷。终于,老者走累了,坐在地上休息。
卡尔的手伸向了老人的钱包。一刹那间,钱包就落到了卡尔的手中。卡尔本来是这样设想的:拿到钱包后,冲老人扮一个鬼脸,然后逃之天天。但他的手却遭到了强有力的反抗,老人的手像钳子一样抓住了他的手。A卡尔看到了一张狰狞的脸,可怕的脸。老人什么也没说,反身将他塞进了身后的小屋里。
老人问他,说吧,怎么办?是送到警察局,还是私了?别送警察局了,丢面子。卡尔垂头丧气地说。那好吧,看来你是个惯犯,有这样的本事也算了不起。我有个孙子,很想学会这一招,你将欲望和技能卖给他吧。话音未落,一个年轻人推门走了进来。他叫奇里,你现在把你所有的技术传给他。但要记住,以后你永远不能再有这样的欲望和行为了,否则你就是侵权。如果发现你再做坏事,就将你扭送到警察局和专利局,因为你同时犯了两大罪,要受到严厉制裁。
老人的话说得斩钉截铁,容不得卡尔不同意。老人拿出一张协议书,抬头写着:出售欲望协议书。老人握着卡尔的手,让他摁下了手印。卡尔被放出来时,感到一阵恐惧和失望。他想到了老人的脸,那双有力的手,还有那张协议书。
卡尔回到家时,祖母正在与老师谈话。看到祖母向老师求情的表情,卡尔不由失声痛哭。他发誓再也不做对不起祖母的事。
回到学校后,卡尔解散了“坏蛋组织”,一心一意做个好孩子。欲望再次袭来时,眼前便立刻浮现出那位老人的脸。他不敢出手,他害怕报复,害怕那间小黑屋。
卡尔考上高中后,身上的臭毛病彻底改掉了。渐渐地,祖母也年迈多病,无力再管制他。他学会了自立,每天帮祖母打扫房间、做饭,邻居们都夸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那天,卡尔正在侍弄庭院里的鲜花,一位老人推开了他家的院门。卡尔上前询问,却发现是那张可怕的脸。正是那个老者。
卡尔心想,他一定是想将以前的事告诉祖母,无论如何不能让他见到祖母,否则祖母的病会雪上加霜。B这时,老人走了过来,脸上却荡漾着慈祥的微笑。他摸摸卡尔的头,问:你奶奶呢?她不在家,出去了,我知道你想做什么。你不能这样对待一位病中的老人!卡尔正言厉色。学会护着奶奶了?好孩子,我是来看望你奶奶的,这不,牛奶、鲜花。老人说着,指了指手中的袋子。原来他和祖母认识。卡尔一脸疑惑。
老人进了屋,屋内传来了奶奶与老人开心的对话。卡尔忍不住贴在门上偷听。听到一半时,卡尔禁不住潸然泪下。
这个出售欲望的孩子,当晚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欲望是可以出售的,但亲情和尊严永远不能。
阅读全文,将表格中的内容补全。

时间
事件
结果
13岁时

偷窃成性,欲罢不能
被学校开除后
偷一老者的钱包被捉住


老者来看望奶奶
懂得亲情,懂得爱

仔细阅读文中画线的A、B两处,思考:这两处文字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老者怎样的性格特点?
“卡尔忍不住贴在门上偷听。”请你想想看,卡尔可能偷听到了什么内容?
你是如何理解文中“欲望是可以出售的,但亲情和尊严永远不能。”你这句话?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