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组同学在饲养家蚕的过程中,发现家蚕很喜欢吃桑树叶,家蚕喜欢吃桑树叶是不是家蚕的先天性行为呢?针对这一问题他们进行了探究。下面是他们在制定实验方案时的假设和争论的几个问题,请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你的建议。
⑴该组同学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实验用蚕的选取:
A.使用已经孵化的家蚕进行实验
B.购买即将孵化的卵,等待刚孵化的蚕进行实验
你的建议是选择______方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实验用蚕的数量:
A.每组一只 B.每组十只
你的建议是选择________方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树叶的选择
A.选用桑树叶和杨树叶 B.只用桑树叶就可以
你的建议是选择_______方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探究说明题:(每空1分,共9分)
57.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其实验记录如下表:
装置 |
种子数 |
空气 |
水 |
温度 |
实验结果 |
A |
50 |
充足 |
清水 |
2℃ |
0粒萌发 |
B |
50 |
充足 |
清水 |
20℃ |
45粒萌发 |
C |
50 |
充足 |
清水+食醋(模拟酸雨) |
20℃ |
5粒萌发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和对种子的萌发的影响。
(2)B装置中种子的萌发率为。
(3)A装置与B装置作为一组进行分析,说明种子萌发需要;C装置与B装置作为一组进行分析,说明。
某同学在网上查到了以下资料:溴百里酚蓝是一种灵敏的酸碱指示剂,在酸性环境中呈黄色,中性环境中呈绿色,碱性环境中呈蓝色。他用如图装置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实验步骤如下:
(1)按图甲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打开K1,关闭K2,用手捂住瓶壁后,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此操作是为了。
(2)将生长旺盛的沉水植物若干枝放人广口瓶中,加满蒸馏水,滴加溴百里酚蓝酸碱指示剂,再向瓶内通二氧化碳,直到溶液变色。
(3)按图乙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放在的环境中。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看到气泡从植物表面冒出,导管①的管口处有水排出,溶液呈绿色。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②的管口处,打开K2,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
(4)若乙图每天只在6∶00~18∶00接受日光照射。请在下图的坐标上,用笔画出6∶00~24∶00该装置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大致变化曲线(0∶00~6∶00的曲线已经绘出)
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活动中,某同学设计以下探究方案,请你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⑴如甲图,将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放在光下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过①号试管收集后取出试管,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进①号试管内,结果木条复燃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①号试管内含较多的 (气体)。
⑵如甲图,若将透明塑料袋换成黑色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植物进行作用。上述实验中,分别用透明和黑色两种塑料袋是为了设置,该实验的变量是。
⑶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叶片进行作用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这些水分是通过茎的中的导管自下往上运输来的。
⑷如乙图,将植物罩上塑料袋,放在暗处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入2号试管,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结论是:植物进行了作用,释放出(气体)。
下面是昆虫学家做的一个对照实验。
第一组:提取30只灰褐色的山地蝗,放到灰褐色山地背景中,然后放入6只鸡,一分钟后,山地蝗被吃掉4只。
第二组:提取30只灰褐色的山地蝗,放到绿色草丛的背景中,然后放入同样数目的鸡,一分钟之后,山地蝗被全部吃掉。
组别 |
放入蝗虫 |
蝗虫颜色 |
背景颜色 |
放入鸡数 |
时间 |
剩余蝗虫 |
第一组 |
30 |
灰褐色 |
||||
第二组 |
30 |
灰褐色 |
(1)根据题意,请完成以上的表格(每空1分),
(2)回答问题:以上实验中,变量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下表为有关动物出现的部分地质的年代简表,据表说明:
地质年代 |
纪 |
距今年数 |
动物出现顺序 |
中生代 |
侏罗纪 |
2亿2千5百万年~7千万年 |
鸟类和高等哺乳类出现 |
古生代 |
石炭纪 |
爬行类出现 |
|
古生代 |
泥盆纪 |
古代两栖类出现 |
|
古生代 |
奥陶纪 |
5亿7千万年 |
低等鱼类出现 |
元古代 |
震旦纪 |
24亿年 |
海生无脊椎动物出现 |
(1)所揭示的生物进化顺序是。
(2)从上表的证据可以证明,脊椎动物起源于。
(3)以上事实说明,化石是生物进化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