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W>Z>Y>X |
| B.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较Z的强 |
| C.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较Z的强 |
| D.四种元素的单质中,Z的熔、沸点最高 |
将2 mol A和1 mol B充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2A(g)+B(g)
xC(g)达到平衡,测得C的物质的量分数为c%;若开始充入容器中的是0.6 mol A,0.3 mol B和1.4 mol C,达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分数仍为c%,则x的值可能为
| A.2 | B.3 | C.4 | D.5 |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
| B.用锌片作负极,铁片作正极,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PH增大 |
| 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
| D.铜的金属活泼性比铁的差,可在海轮外壳上装若干铜块以减缓海轮腐蚀 |
下列叙述中,可以说明金属甲的活动性比金属乙的活动性强的是 ( )
|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原子失去的电子比乙原子失去的电子多 |
| B.同价态的阳离子,甲比乙的氧化性强 |
| C.甲能跟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而乙不能 |
| D.将甲、乙作电极组成原电池时,甲是正极 |
有一种锂电池,用金属锂和石墨作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是由四氯铝锂(LiAlCl4)溶解在亚硫酰氯(
)中而形成的,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
8Li+3SOCl2===6LiCl+Li2SO3+2S,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A.电解质溶液中混入水,对电池反应无影响 |
| B.金属锂作电池的正极,石墨作电池的负极 |
| C.电池工作过程中,亚硫酰氯(SOCl2)被还原为Li2SO3 |
| D.电池工作过程中,金属锂提供的电子与正极区析出硫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 |
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图装置与操作以替代相关的教材上的实验。实验操作:先给钠预热,当钠熔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并产生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 A.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
| B.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
| C.管中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 |
| D.管右端棉球外颜色变化可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