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德国外长皮洛夫发表演说: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对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消极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皮洛夫发表此演说的背景是
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的经济飞速发展
②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统一,保留了大量的军国主义残余
③德国不满殖民地占有情况,企图重新瓜分世界
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已经形成,双方展开激烈的争夺(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③④ D.②④
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在“中体”中偷用西学的“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
|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 |
| 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
| D.用儒学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
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
|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 |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 |
|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
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有了新的内容,这里的“新”指的是
| A.改变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 B.开始了文学革命 |
| C.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 D.开始成为一场政治运动 |
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共同点有 ( )
①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②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③都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④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近代有篇文章回顾中西文化争论,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今日”是指( )
| A.鸦片战争时期 | B.洋务运动时期 |
| C.戊戌变法时期 | D.新文化运动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