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中曾言:“设立学堂者……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 由此判断错误的是: ( )
| A.材料认为德和才都是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
| B.材料中强调学校在德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
| C.材料认为德可以通过课程教育、日常考察等方法养成 |
| D.材料中肯定了科举制的正面作用 |
1942年1月,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推动该同盟形成的事件有
①开罗会议的召开 ②《大西洋宪章》的发表
③丘吉尔、罗斯福声明授助苏联 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黄宗羲评价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
| A.程颢 | B.朱熹 | C.王阳明 | D.李贽 |
泰戈尔凭借其《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该评语体现出泰戈尔的作品
| A.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精神 | B.代表了东方文学的最高水平 |
| C.体现了东西文化的融合 | D.反映了民族独立的迫切要求 |
下列对南宋李嵩《市担婴戏图》理解错误的是
| A.该图反映了宋代经济繁荣,经商方式的多样 |
| B.民俗成为这一时期绘画的重要题材 |
| C.该图的细节刻画,受到“格物致知”理学方法的影响 |
| D.西方的“人文精神”在此画中有鲜明的体现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
|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
| 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 | 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