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但历史上也曾发生过对儒家传统思想,尤其是儒家传统道德进行激烈批判和彻底否定的运动。这个运动应是 ( )
A.洋务运动 | B.维新变法运动 | C.新文化运动 | D.辛亥革命 |
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A.“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 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
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 D.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
三国时期的佛事活动,仍以译经为主。这个时期最著名的佛经翻译家是支谦和康僧会。康僧会在他编译的《六度集经》中大讲“恻隐心”、“仁义心”,而且还极力主张“治国以仁”,认为“为天牧民,当以仁道”。除了这些治国牧民之道以外,经中还大力提倡“孝顺父母”,歌颂“至孝之行”。唐僧会明显受到
A.道家思想的影响 | B.儒家思想的影响 | C.法家思想的影响 | D.墨家思想的影响 |
对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适应了汉武帝政治“有为”的需要 | B.实质是兼采百家之长,儒法合一 |
C.推动了儒学教育的发展 | D.是中国封建思想专制的开始 |
与孔子思想不同,董仲舒主张 ①民贵君轻②天人感应③限制君权④君权神授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史实,解释、观点等。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是
A.商朝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殷墟 |
B.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 |
C.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 |
D.中国历史证明,国家合则利,分则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