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假设小麦高产与低产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E与e,F与f)
控制,且含显性基因越多产量越高。现有高产与
低产两个纯系杂交得F1,F1自交得
F2,F2中出现了高产、中高产、中产、中
低产、低产五个品系。请回答下列关于小麦杂交育种的问题:
① F2中,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表现型为 。
②选出F2中的中高产品系自交得F3, F3各种表现型及比例为 。
③请在右图中画出F2中的高产、中高产、中产、中低产、低产五个品系性状分离比的柱状图。
为探究CO2浓度倍增和干旱胁迫对紫花苜蓿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者在适宜温度等条件下采用人工气候室和控水实验模拟CO2浓度倍增和干旱胁迫,实验结果如下:
组 别 |
处理 (光照强度为Q) |
净光合速率 (μmolCO2 .m2.s-1) |
相对气孔 开度(%) |
水分利 用效率 |
|
A |
对照 |
大气 CO2浓度 |
27.05 |
50 |
1.78 |
B |
干旱 |
22.55 |
35 |
1.87 |
|
C |
对照 |
CO2浓度倍增 |
31.65 |
40 |
2.45 |
D |
干旱 |
23.95 |
30 |
2.55 |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净光合速率降低,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影响卡尔文循环中的_______速率;在干旱胁迫条件下,CO2浓度倍增能使光饱和点_____(“增大”或“减小”)。光照强度大于Q点时,限制B组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实验结果可知,在干旱胁迫条件下CO2浓度倍增减缓苜蓿叶片气孔开度的_____;干旱胁迫可导致叶肉细胞中光合色素等含量减少,使光反应减弱,供给暗反应的________减少,从而使光合作用过程减弱。
(3)实验结果表明,当干旱胁迫发生时,CO2浓度倍增不仅能提高____________,还能通过提高_________缓解干旱胁迫对苜蓿的伤害,增强抗旱能力。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家蚕细胞具有高效表达外源基因能力。将人干扰素基因导入家蚕细胞并大规模培养,可以提取干扰素用于制药。
(1)进行转基因操作前,需用________酶短时处理幼蚕组织,以便获得单个细胞。
(2)为使干扰素基因在家蚕细胞中高效表达,需要把来自cDNA文库的干扰素基因片段正确插入表达载体的_______和________之间;若要检测干扰素基因在家蚕细胞中是否表达,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3)通过PCR技术可大量获取目的基因。PCR反应体系主要包括:扩增缓冲液(含Mg2+)、水,4种脱氧核糖苷酸、模板DNA、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培养家蚕细胞时,贴壁生长的细胞会产生接触抑制。通常将多孔的中空薄壁小玻璃珠放入反应器中,这样可以_________________,增加培养的细胞数量,也有利于空气交换。
(5)“桑基鱼塘”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原理。同时,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栽培食用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这又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原理。
下图是某“家庭农场”的农业生产模式中食物网模式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包括条食物链,昆虫和鱼的种间关系是,鱼和鸭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2)该食物网中碳循环的形式为,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
(3)若只考虑,水稻和野草固定的太阳能为a,鸭子从生产者中摄人的能量为b,排出的粪便量为c,呼吸消耗量为d,则能量传递效率可以表示为。
(4)该家庭农场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益,尝试从生态学角度阐述两个方面的理由:
①,
②。
野茉莉花瓣的颜色是红色,其花瓣所含色素由核基因控制的有关酶所决定,用两个无法产生红色色素的纯种(突变品系1和突变品系2)及纯种野生型茉莉进行杂交实验,F1自交得F2,结果如下:
研究表明,决定产生色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但另一对等位基因B、b中,显性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色素的产生。
(1)根据以上信息,可判断上述杂交亲本中突变品系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2)为鉴别第Ⅱ组F2中无色素植株的基因型,取该植株自交,若后代出现有色素的植株,则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Ⅲ组F2的无色素植株中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
(3)若从第Ⅰ、Ⅱ组的F2中各取一株能产生色素的植株,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从第Ⅰ、Ⅲ组的F2中各取一株能产生色素的植株,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4)进一步研究得知,基因A是通过控制酶A的合成来催化一种前体物转化为红色色素的。而基因B—b本身并不直接表达性状,但基因B能抑制基因A的表达。请在右上方框内填上适当的文字解释上述遗传现象。
萘乙酸(NAA)是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广泛,其生理作用与浓度密切相关。下面是探究萘乙酸(NAA)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最佳浓度范围的实验方案,请你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完善。
(1)实验原理:萘乙酸与生长素一样,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性。
(2)实验过程与方法:
①取材;取山茶花植株生长良好的半木质枝条,剪成5~7cm,每段插条芽数相同。
②实验:将插条分别用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奈乙酸溶液处理(如图1)8~12 h后,再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置于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③建模:根据实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如图2
(3)结果分析与评价:
①数学模型是用来。
②从图2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③为了提高所建数学模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请改正图l所示的实验方案中一处明显的不足:。
④若利用上述实验相同的方法,探究萘乙酸对葡萄插条生根作用的最佳浓度范围时,除第一组外其余各组均没有长出不定根,最可能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