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5年前开始,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17-18题: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 )
A.食品工业 | B.高耗能工业 | C.农产品加工工业 | D.高技术工业 |
近年来,在“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
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②该模式减小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
③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④该模式扩大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下列说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含义的是
A.生态持续是基础 | B.经济持续是条件 | C.社会持续是目的 | D.人口的快速发展是关键 |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因反应堆泄漏,造成当地13万居民紧急疏散,作为被迫迁移的难民,他们属于下列中的
A.环境难民 | B.战争难民 | C.政治难民 | D.经济难民 |
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 | B.国内人口迁移 | C.省际人口迁移 | D.人口流动 |
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发展水平 | B.人口的文化水平 |
C.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 | D.资源状况 |
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A.资源数量 | B.科技发展水平 |
C.消费水平 | D.人类社会发展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