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政治一直是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的追求,制定宪法或颁布法律文件是实施和保障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途径。下列有关近
代以来的宪法或法律文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首部资产阶级宪法 |
| B.《共同纲领》是中国现代史上首部社会主义宪法 |
| C.1954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
| D.1954年宪法是对《共同纲领》的否定 |
某学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实现人内在的某种理想人格。那么如果要“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下列主张与之相符合的是
| A.老庄道家的“乘物游心,亲近自然” |
| B.孔孟儒家的“修齐治平,内圣外王” |
| C.韩非法家的“抱法处势,道法者治” |
| D.墨家的“兼爱非攻,上同而不下比” |
在河北定州汉墓出土过用隶书书写的竹简《论语》,对该竹 简制作年代的推论相对合理的是( )
| A.汉代制作,因为竹简出土于汉墓 |
| B.春秋时期制作,因为竹简内容是《论语》 |
| C.肯定不是汉代制作,因为书写材料是竹简 |
| D.肯定不是春秋时期制作,因为字体是隶书 |
作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先后出现了下列具有代表性的主张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③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朱熹)
④“为天下之大害也,君而已矣”(黄宗羲)
这一发展进程反映了( )
| A.仁政思想得到发展 | B.思想体系日趋完善 |
| C.社会矛盾走向缓和 | D.君主专制逐渐强化 |
下图作为一则反映时代印记的史料,可以反映
| A.秦代书法篆刻的艺术共融 |
| B.晋代由行入草的书法风貌 |
| C.唐代狂草的抒情写意 |
| D.元代楷书的疏密适宜 |
有学生对中国古代某思想家的学说进行研究,写了一篇小论文,其标题是“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下列人物中,最有可熊成为该学生进行上述研究的对象是
| A.韩非 | B.陆九渊 | C.朱熹 | D.王守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