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
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声明意在
|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 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
|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 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 |
在《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汴京街道上有少量“正店”,即获得了政府特许酿酒权的酒店,其余则有众多“脚店”,他们需要从正店买酒。据记载,当时汴京有七十二家正店,脚店则有成百上千。据此史料可以推断出()
| A.北宋的餐饮行业受政府的有效管理 |
| B.专卖制度是北宋政府的增收途径 |
| C.脚店的规模和经营水平都不及正店 |
| D.饮酒之风在北宋发展得日益壮大 |
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即早辰桥、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失,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竹木作料,亦有铺席,砖瓦泥匠,随手即就。”材料反映宋代的民营手工业()
| A.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 |
| B.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 |
| C.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要形态 |
| D.开始出现明显的行业分工 |
《三府督护州县官吏》(《大唐六典》卷30)关于州士曹司士参军职掌条有云:“凡州界内有出铜铁处,官未采者,听百姓私采。若铸得铜及白,官为市取,如欲折充课役,亦听之。”史料反映出唐朝时()
| A.私营矿业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
| B.民营矿业可私自铸币以补充市场需求 |
| C.市场上铸币金属的增多导致税制紊乱 |
| D.政府在官矿优先的前提下允许公私兼营 |
宋代,典卖土地、房屋的现象十分普遍,所谓“典卖”,是指将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出典给他人,收取一定的典价,在约定期限内原价赎回。典卖者大多数是贫困农民。据宋代朱晦庵等人编的《宋本名公书判清明集》记载,当时“豪民图谋小民田产”,出典人要求回赎典物时,“则迁延月日,百端推脱”,辗转数月,已经到了赎典截止的期限,使得出典人终无赎回之日。而宋律规定只有典契证验显然者,才允许业主收赎。这说明()
| A.典卖是当时豪强掠夺农民的主要方式 |
| B.典卖实际上是把财产的所有权实行转让 |
| C.豪强利用典卖规则漏洞抢夺农民利权 |
| D.通过典卖,强化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 |
在《汉书·食货志》里,班固:“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同时该书上篇概括了先秦各家重视农业生产的思想。如管仲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孔丘的“先富后教”,李悝的“尽地力之教”,商鞅的“急耕战之赏”。可见()
| A.“食”是指农业生产,“货”是指农家副业的生产 |
| B.班固对“食”与“货”这两个概念,做了明确的分析解释 |
| C.表明了作者继承战国以来的重农抑商的思想 |
| D.该书上篇为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全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