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概念,其“近代”的最主要含义是
| A.产生和发展于近代时期 | B.不是手工劳动而是机器生产 |
| C.完全由民间私人投资兴办 | D.在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影响下出现的 |
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指出,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是国际局势紧张和冲突的根源,还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国际经济领域“新秩序”的口号。这反映了不结盟运动
| A.要求打破大国对国际政治的垄断 | B.希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 C.由反对霸权主义到谋求经济发展 | D.主持国际正义、维护世界和平 |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于2012年12月发布的名为“全球趋势2030:可能的世界”的预测报告中指出,到2030年,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称霸”,“到2030年,没有一个国家(无论是美国、中国或其他大国) 能够成为霸权国家。”材料表明
| A.霸权主义遭到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并遍反对 |
| B.经济政治多极化趋势深入发展 |
| C.各国努力建设平等的国际新秩序 |
| D.各国力量均衡 |
1946年3月13日斯大林发表谈话:“丘吉尔先生现在是站在战争挑拨者的立场上,而且丘吉尔在这里并不是孤独的,他不仅在英国有朋友,而且在美国也有朋友。应当指出,丘吉尔先生和他的朋友在这方面非常像希特勒及其伙伴。”这段话表明
| A.美英两国的法西斯势力猖獗 | B.英国企图发动对苏联的战争 |
| C.美苏关系进入了冷战时期 | D.美苏正由战时同盟走向对立 |
某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查阅了以下相关的历史书籍。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 B.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 |
| C.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 D.不结盟运动的诞生 |
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由此可以看出
| A.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 |
| B.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
| C.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
| D.拉登已被击毙,恐怖主义不再是国际社会的公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