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性学生小组查阅资料得知,漂白粉与硫酸溶液反应可制取氯气,化学方程式为:Ca(ClO)2+CaCl2+2H2SO42CaSO4+2Cl2↑+2H2O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
试回答:
(1)该实验中A部分的装置是________(填写装置的序号);
(2)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写出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并请你帮该小组同学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洗气瓶C中的Na2SO3已被氧化(简述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 。
(4)写出在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该实验存在明显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小组又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漂白粉2.0 g,研磨后溶解,配制成250 mL溶液,加入过量的KI溶液和过量的H2SO4溶液,静置。待完全反应后,用0.1 mol·L-1的Na2S2O3溶液做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碘,已知反应式为2Na2S2O3+I2===Na2S4O6+2NaI,反应完成时,共消耗Na2S2O3 200 mL。则该漂白粉中Ca(ClO)2的质量分数为___ _____。
(12分)从某物质A的水溶液出发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D、E的化学式: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检验B溶液中阴离子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A+足量NaOH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D按体积比1∶1通入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A+H2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下列是治疗口腔炎症的药物华素片(西地碘片)的部分使用说明:
使用说明书 |
|
主要成分 |
活性分子碘(I2),含量1.5 mg/片 |
贮藏 |
遮光、密闭、在阴凉处保存 |
有效期 |
二年 |
请根据上述说明回答:
(1)推断华素片________(填“是”或“不是”)白色。
(2)某同学欲证实该药片中确实含有分子碘,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①将药片研碎、溶解、过滤,所得滤液分装于甲、乙两试管中备用。
②在甲试管中加入下列一种试剂,振荡、静置,观察到液体分层,若上层液体颜色为________色,则所加试剂为下列中的________,由此说明存在分子碘。
A.苯
B.酒精
C.四氯化碳
D.盐酸
③在乙试管中滴加________溶液,溶液变蓝色,也能说明存在分子碘。
(3)碘在地壳中主要以NaIO3的形式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几种粒子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①如以途径Ⅰ制取I2,加的Cl2要适量,如过量就会发生途径Ⅲ的副反应,在该副反应的产物中,IO与Cl-物质的量之比为1∶6,则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②已知IO在通常情况下是比较稳定的,而在酸性溶液中则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下列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可被其氧化的有________(多选倒扣分)。
A.Fe3+ B.F- C.ClO D.I-
(12分)(1)请分析回答某同学在探究浓硫酸、稀硫酸、浓硝酸、稀硝酸四种酸氧化性相对强弱的实验中发生的有关问题:
分别向盛有等量铜片的四支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①浓硫酸;②稀硫酸;③浓硝酸;④稀硝酸,能随即发生反应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微热则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加热后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加热也不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由此可以得到上述四种酸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2)盐酸、硫酸是中学阶段常见的酸。请就其与金属铜反应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①我们知道,稀盐酸与铜不反应,但向稀盐酸中加入H2O2后,则可使铜溶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一定体积的18 mol·L-1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铜片,加热使之反应,被还原的硫酸是0.9 mol,则该硫酸的实际体积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 mL。有同学提出:若使剩余的铜片继续溶解,可向其中加入硝酸盐,可行吗?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
(10分)现有X、Y、Z三种非金属元素,A、B、C三种金属元素,已知有如下情况:
(1)X、Y、Z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
(2)X的单质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XZ,燃烧时火焰呈苍白色。
(3)XZ易溶于水,XZ的水溶液可使石蕊试液变红。
(4)两摩尔X的单质可与一摩尔Y的单质化合生成两摩尔X2Y,X2Y常温下为液体。
(5)Z的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具有漂白性。
(6)A的单质可以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棕褐色固体,该固体溶于水呈棕黄色溶液。
(7)B与Z形成的化合物BZ2溶于水加入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8)C的单质与Y单质反应可能得到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为淡黄色。
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写出XZ、X2Y和BZ2的化学式:XZ________,X2Y________,BZ2________。
②Z的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中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③A的单质与Z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C的单质与Y单质反应生成淡黄色物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Z单质能否与NaOH溶液反应?________(填“能”或“不能”)。若能,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不能反应,则此空不必填写)
⑥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持续地通入氯气,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速力菲”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补铁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其主要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1)打开这种药片的密封膜,发现其外观为淡黄色。
(2)将“速力菲”投入小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充分振荡后发现溶液变浑浊;慢慢加入稀硫酸后溶液变得澄清透明并显黄色;滴加KSCN溶液,立即变为血红色。学生甲由此断定“速力菲”的主要成分是三价铁盐。
(3)学生乙的操作与甲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他动作敏捷,且在振荡前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结果发现:溶液仅显示淡红色。乙同学认为“速力菲”的主要成分不是三价铁盐而是亚铁盐。
(4)为了确认甲、乙的结论是否正确,学生丙将乙所得的淡红色溶液分成两份继续进行实验:
试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位同学的结论中比较正确的是________,另一同学的结论不合理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的实验①说明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________性(填“氧化”或“还原”)。
(3)写出与②中现象对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③中的实验现象,丙同学提出了两种假设:一种是过量的双氧水与Fe3+结合生成了某种稳定的新物质;另一种则是过量的双氧水将SCN-氧化了。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以确认哪种假设更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针对实验目的,本次实验尚未完成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