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世界性顽症,最新研究发现哮喘的生化接触点潜伏在淋巴细胞中。右图为人的淋巴细胞的体液免疫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细胞②为B细胞 |
| B.细胞⑤产生的物质为球蛋白 |
| C.细胞⑤为靶细胞 |
| D.抗原首次进入机体不会发生阶段Ⅳ |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
|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
|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只与自然选择有关 |
|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 |
下图是甲病(用A—a表示)和乙病(用B—b表示)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据图分析,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
| B.若Ⅲ-4与另一正常女子结婚,则其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2/3 |
| C.假设Ⅱ-1与Ⅱ-6不携带乙病基因,则Ⅲ-2的基因型为AaXbY,他与Ⅲ-3婚配,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5/8 |
| D.依据C项中的假设,若Ⅲ-1与Ⅲ-4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是1/24 |
摩尔根用一只白眼突变体的雄性果蝇进行一系列杂交实验后,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其系列杂交实验过程中,最早获得白眼雌果蝇的途径是:
| A.亲本白眼雄果蝇×亲本雌果蝇 |
| B.F1白眼雄果蝇×F1雌果蝇 |
| C.F2白眼雄果蝇×F1雌果蝇 |
| D.F2白眼雄果蝇×F3雌果蝇 |
下列对甲、乙、丙三个与DNA分子有关的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DNA放在含15N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含15N的DNA单链占总链的1/8,限制性内切酶可作用于①部位,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
B.甲图②处的碱基对缺失将导致基因突变,乙图中表示逆转录,图中显示有7种核苷酸
C.丙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为转录和翻译,甲图中(A+C)/(T+G)比例能表现DNA分子的特异性
D.丙图所示的过程可发生在细菌中,根尖细胞中能进行乙图所示生理过程的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
赫尔希与蔡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保温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保温(侵染)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上清液带有放射性 |
| B.32P标记T2噬菌体DNA在细菌体内复制时,需要的酶是由噬菌体携带到细菌体内的 |
| C.在此实验中最后获得的子代噬菌体大部分含有放射性 |
| D.离心时间过长或搅拌不充分是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